在我接触投资领域后,迄今为止,我最喜欢的一个概念就是“复利”。
复利最大的特点:起初它是一条接近于水平的直线,但越往后,随着时间的积累,终会突破一个拐点,而后呈现暴发式增长。
但在突破那个拐点之前,尚处于成本线以下,你势必要经历日复一日不间断地持续积淀的过程,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耐心”二字。
就拿我们一生的追求——财富积累来说吧,我算是接触投资理财比较早的一部分人了,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哈,也有很多比我大些的长辈羡慕我这么小就有理财意识,要是他们在我这么大的时候就有这么高的觉悟,自身现况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都淡然一笑,但话虽这么说,我也我的苦恼哈,一路走来,其实也并非那么顺意。
我有段时间情绪波动很大,就是我刚接触学习理财课那会儿,白天振奋地听课做笔记,夜深人静之时暗自思考人生,难以入眠,为什么呢?
因为我年岁尚小,没有收入来源,一直在往大脑里灌输各种各样的投资理财的知识却苦于没有资本去运用去实操,而且在当时没有任何人可以理解诉说的境地下,再加上当时自己拿主意交了很多课程费也不完全确信这个东西学了是不是真的很有价值。
薛兆丰教授在《奇葩说》里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年轻人只是‘贫’,不是‘穷’。‘贫’指你当前财务状态比较差,或者你当前收入比较少;而‘穷’是尽、没有希望的意思。我们很多年轻人是‘贫’,‘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年轻,你还没到获取收入的时间,而我们每个人都不穷,因为一项资产的现值=它未来收入流的折现和。”
我就一遍遍地读,反复揣摩其内涵。
实不相瞒,我当时就是这样给自己打鸡血过来的。
时隔半年多,我的心态更稳健了,包括对自己的认识也更为清晰了,并且由于接触到了理财这块,我更多的会把自己放在未来的处境下去思考问题,做判断和选择,也一直在迈出舒适圈,不断学习迭代更新自我认知,追寻真理和内心所爱。是的,在外界看来,我现在还是那个一贫如洗的穷学生,我离我的经济独立、财富自由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但回望过去,我已经走了很远很远了,并且对自己所要走的路,愈发坚定。
媛媛姐说,
该你做的事情,纵使勉强也要做,人跟人之间PK的不是激情,是耐心。
《掌控习惯》里有一句,我很喜欢,
成为出色的人的必经之路,是无休止地反复做同样的事,且痴心不改。你必须爱上厌倦。
李笑来老师在《财富自由之路》里也提到,
耐心是一切成长的刚需。
这些可能在一些人眼里是所谓的“鸡汤”,但却是我所笃信的、朴素的、锋利的方法论,它们都在我人生的某一阶段鞭策过我、鼓励过我,给予我继续前行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我将其奉之为真理。
俨然,我已活成了一个“鸡汤”并为之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