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复杂性的。
第一次接触《12个人》是看的话剧,后来美国版、俄罗斯版、中国版通通都找来看了一遍。每次都能引起我对人性的反思,对于同一事件,每个人看法不同是以往经历和生活坏境的不同造成的。
过往的经历决定了每个人现在的视角,各行其是的本质是人们在坚持自己以往经验判断认为对的事情。虚荣、胆小、懦弱、贪婪与公正、善良、勇敢一样,都是人性的一部分,不能以好或者坏来简单的评价。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开放程度不同,喜好不同,行为方式也不同。我们要认可世界和人性的复杂性,越成熟的人对世界和他人的复杂性越有更深的理解,对他人也越包容。
想起几年前看过一遍就完全不敢看第二遍的动画片《玛丽和马克思》。当时的感觉是心里最深的孤独感被翻出来,被看到,被理解,被共鸣。后来大概两年前看了《her》,虽然从动画片变成了科幻片,从笔友马克思变成了人工智能her,但对孤独的理解,对交流的渴望是一样的,触碰内心的力量是一样的。这两年做互联网的产品,翻过来再看这部电影《her》又有了深一步的体会。我们使用互联网产品如同我们与真实世界的人沟通,《her》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它”已经是“她”,是人性化的,温暖的,体贴的。
看应用市场,《社交网络》讲述的facebook,国内的QQ、微信、陌陌等社交软件火爆正是人性中孤独感寻找出口需求的大爆发,是渴望安全感,希望融入一个群体,渴望与别人建立联系,得到他人的尊重,展示自己的价值需求的爆发。
我们使用互联网产品如同我们与真实世界的人沟通,人与人交往不能是冷冰冰的,人与产品的交流也不该是冷冰冰的。
用户希望产品倾听自己、体贴自己、帮助自己,做到这一点,产品设计要建立在充分了解人性的基础上,而且越是成熟的产品,对人性也越了解,对用户也越体贴。我们做产品,又不能只做产品,而要把产品当成一个有个性的、有温度的人来打造。好的产品应该做到在充分了解人性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人性的各方面,并温柔的对待。
理解人性的懒惰,最大限度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理解人性的不安全感,做好用户的隐私保护提示;理解人性的孤独,帮助用户建立与他人更便捷的联系...小到将一个按钮设计的更便捷,大到整个产品使用流程梳理的更清晰,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包容用户的错误,细心提醒用户容易误操作的地方,让用户使用更顺畅,感觉不是在使用冷冰冰的应用,而是和老朋友、老搭档在顺畅交流。
好产品是对人性的体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