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华杉详解
孔子说,诸位以为我有什么学问本事隐藏起来没教给你们的吗?我没什么对你们隐藏的。我哪一个行为不是和你们在一起呀?我一切都是公开无保留的,这就是我孔丘的人为人!这话有意思,也很普遍、很强的现实意义。
弟子们觉得,老师之道,深不可测,一定隐藏了什么,没有教给大家,否则我们怎么学不会、赶不上呢?说不定,还有密室弟子,悄悄传给了他!我们其他人不知道啊!就把这疑问给老师提出来了。
孔子又可气,又可笑,还有点委屈,把“我老丘的为人”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
儒家和佛家、道家或武林门派都不一样,没有衣钵传人,不会半夜三点钟把哪个弟子叫到师父房间去,传给他衣钵或绝招。所以孔子去世前,也没有指定哪个弟子继承他的衣钵,做儒林领袖。圣人恨不得把他的思想方法教给全天下的人,更不会对弟子们有差别。
为什么呢?因为圣人之道,简易平常,都是最基本的原则,和最简单的道理,每天都在说给人听,做给人看,但人们察觉不到,总以为还有什么高深的秘笈!就像你们出门,不假思索,出门就是大道。你一思考,就嫌弃这道不够巧,不够妙,不够快,要另辟蹊径,就走到偏僻小路断头路上去了。所以孔子感叹说:“这大道上怎么没人啊?难道人们不是从大门出来的吗?出门就是大道啊!”
人们确实不走大门,他们不相信事情这么简单,他一定翻窗户,翻墙出去。孔子的弟子们也是这心态,他们不相信就这么简单,师父肯定还有翻窗户、翻墙的招么,没教给我们啊!
“不走寻常路!”为什么这样的广告语能引起几乎所有人的共鸣,因为这就是人性的弱点,想追新逐异,不愿意踏踏实实。孔子若听到,又摇头了。因为圣人就是你走寻常路,要在寻常的路上,付出最不寻常的努力。但人们都不想下苦力,都想弯道超车。
凡事彻底,知行合一,才是儒家自修的根本。儒家讲的都是日用常行。凡事彻底,把日用常行,每一件最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做到最彻底。做到了,才能悟道,这叫知行合一。如果没做到,就只是会说些道理,你自己并不明白那说起来简单的道理,到底有多么深刻恰当!老师讲的,你都没去做,自以为知道了,还问老师还有什么没教我,怀疑老师藏了上树的招,老师气死了。
日用常行,勿忘勿助,凡事彻底,知行合一。就在日用常行之间,勿忘,每一件事,不要忘记遵循老师教的道理去做;勿助,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着急怎么还没效果啊,不要拔苗助长,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日日不断,事事努力,静候佳音。
这样下来,结果是什么那?结果是至诚无息,无息,是日日不断之功,一刻也不停息。无息则博厚,就是厚德载物;无息则悠远,就是永续经营;无息则高明,活在他人想象之外。
最大的竞争力,都是笨功夫,都是时间积累。来得快的东西,别人赶上也快。来得及慢的东西,成就了,就没人能撵上。
道理都太简单了,最难发现的,就是最显而易见的;最难遵循的,就是成天挂在嘴边的。我们不能伟大,因为我们不肯平凡;我们总是把事情搞得很复杂,因为我们轻视简单;我们总是没招,因为我们总想出绝招。
刘澔觉
大道确实很简单,读书学习,你读了,你学了就按照那个去做。可惜没人相信,觉得那样做太笨了。我很想不明白,你学了为什么不照做呢?你不照做那你学它干什么?那你不学前辈先贤总结好正确的,又要去学什么呢?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态在成长呢?
给很多人做服务,最后的东西就是非常简单。客户想搞复杂一些,觉得钱花的不值,画图想复杂一些,觉得自己没发挥自己的想法。总是把很多事搞的很复杂,因为什么?因为心不够安静,不够坚定,更不愿意相信,这份简单的价值。总是想找灵丹妙药,想找武功秘籍,想找绝世好剑。
我们的眼睛总是盯着别人,看不得别人比你好,想把别人的成功复制过来。你呢,你自己有什么想法。你想如何?愚公移山就是最快能把“山”搬走的办法,别找了没别的更快的。
静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