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抑郁了吗?”网络上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看似是一句调侃的话,实则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为生活的压力感到烦躁不安。有句话叫“心安则身安”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每到端午节屈原抱石投江的故就要被提起。屈原之所以投江不就是受挫折后抑郁所致的自杀吗?
著名女作家三毛在1991年的凌晨,在医院自缢。
一代巨星阮玲玉,在家中自杀身亡,香消玉损。
所有的一切皆因三个字“抑郁症”
“当某个事物被命名并且尽人皆知,它必有属于自己的“来龙去脉”。
《抑郁帝国》一书就是为我们解开抑郁因果真相的一部经典之作。作者乔纳森·萨多斯基,一位精神病学史学家,选取了多个维度来向我们展示抑郁症的全貌。
作者写《抑郁帝国》的目的就是要梳理抑郁症的古今历史脉络,从概念、理论、到治疗、现状等多个维度来为我们解读什么是抑郁症。
本书从古老的忧郁症时代到现代的郁郁症飙升的历史发展进程带着我们去解读抑郁症的发展历程。
01 什么是抑郁症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所有的概念界线都是比较模糊的,它是一种心境异常低落的疾病,但是在这样简单的定义下又隐藏了很多复杂性和变化。因为它并不是单纯的是一种生物性、心理学、社会学来划分诊断。
抑郁症到底有多痛苦?有这样一句话道出了真相:“很少有疾病能与抑郁症的可怕相提并论:耗尽你的生命价值,使你变成行尸走肉。”
19世纪艺术家乔凡尼·塞冈提尼由于从小就没有了父母,他认为自己从小被遗弃,而感到愤怒和悲伤,愤怒转向自我,导致抑郁。他画了许多母亲和孩子的画,有些画表现慈爱养育的母亲,有些则是表现女性怪异冷漠。
这体现了他对母爱的向往和哀伤。比如有一幅画《坏母亲》一个女人漂浮在一棵树旁,景色是一片荒凉寒冷。一个婴儿正试图吮吸她的乳房,但是她头扭向别处,并没有抱孩子。
著名的柏林精神分析领军人物亚伯拉罕认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母亲象形正是塞冈提尼对自己母亲的两种态度。
弗洛伊德说“忧郁症(就像现在我们所说的抑郁症)经受的痛苦超出了我们正常生活过程中的期望。同时对生活和世界失去兴趣。
02 如何面对抑郁症
如果你通过加强运动就能克服压抑的状态,那么你根本没有得抑郁症。你只是心情不好而已。真正的抑郁症是需要吃药、看心理医生的,有的甚至还会产生自杀。
有一些人平时看起来衣食无忧,我们往往还会羡慕这种生活,觉得他们矫情,但是他们人性格有缺陷,情绪失调。每当大家都在一起开心快乐的嗨皮的时候,他们抑郁情绪就会体现出来,他们会更加崩溃,他们感觉不到快乐,你可能无法理解这种心理落差。
只有当你了解了抑郁症你才懂得抑郁症患者的痛苦,因为他们是真的抑郁。用莎士比亚笔下的经典人物哈姆雷特的话来说:“厌恶、陈腐、乏味而无聊”
我们也许觉得抑郁症离我们很远。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抑郁症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我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中关注的3类主要精神障碍之一就是抑郁症。疫情期间一次次青少年跳楼案刺激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这时突然又觉得其实抑郁症离我们又很近。
认清抑郁症的同时我们又不能害怕它,当身边的朋友被诊断为抑郁症,我们不要以为他们是矫情,我们要理解他们、陪伴他们,与之共情,而不苍白的安慰“想开些”反给他们雪上加霜。
03 抑郁症的治疗
抑郁症的治疗通常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①生理或者躯体治疗;
②心理治疗,其中大部分是谈话治疗。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无论身体治疗还是心理治疗,都不缺乏有力的批评者。大家相互争论。
有的主张生理治疗,有的主张心理治疗,而抑郁症本身就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绝对的诊断标准。
拉斐尔·欧舍洛夫是一位成功的医生。1979年1月住进了板栗小屋,一家精神机构。几个月来机构采用动力谈话治疗。欧舍洛夫的病情又恶化了。于是转院银山,通过药物病情迅速好转,但是生活受到了伤害,因为他失去了医院的工作。于是他起诉了板栗小屋这家医院,并胜诉。
有一句话叫“河蚌相争,渔翁得利”当不同的学派在相争抑郁症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疾病的时候,医药公司已经悄悄的站着把钱给挣了。因为生理上痛苦的患者感到舒服了,心理上的患者觉得自己起码不是异类,有药可治,再也不用受到歧视,因为自己有病,也有了台阶下。
书中说;许多治疗方法对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有效,不过没有一种方法对所有人都有效,而且有些人很难找到适合他们的解决方案。
如果说抑郁症是怪物,我们需要一系列武器来对付它。
写在最后
抑郁是所有人都面临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悲伤,都可以感受到悲伤会引发兴趣丧失、睡眠不安和食欲改变。
像郑日昌教授说的:“只有站在无限高远的时空,客观地审视抑郁的发展历程才能正在窥见其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