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时候,随母亲下放在一个叫大胜关的村子,房前屋后常有几棵楝树。
楝树花小,淡紫色,果实椭圆形,褐色;木材可以制器具,种子、树皮根皮都可入药。当年,常看见村里人在楝树旁搭猪棚或是瓜架,楝树似乎与乡下人有着极强的共生能力。
楝树的果子又苦又涩,当时人们并不知它有何药效。入冬以后,叶子落了,果籽就一簇簇挂在树枝上。偶尔,有小鸟飞过来,扑扑地啄几下,磨一下它们的喙,得到楝树籽不能吃的结论后,也就飞走了。所以随意挂在枝头的楝树籽,只等老北风来,摇晃几天才能吹落于地,等待来年春雷的唤醒。
第二年春天,春雨过后,门前屋后就会生出一片楝树的嫩芽。它们先顶出土,伸出淡红的脖梗,过几天,才会将两张叶片合起露出头出来,顶上还有籽壳,像戴着一顶破帽子。再往后,才会有更多的叶片张开。楝树苗直直地站着,与身旁的老楝树依稀有一点相像。
新生的楝树苗很脆弱,好像轻轻吹一口气,就能将它们淡红的茎吹断。那些冒失而又喜欢大惊小怪的小鸡,一群群走过,踢踏也在所难免。所以一年下来,一地的楝树苗,能够真正长大成树的,事实上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