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活回去。
回到哪儿?
回到“纯真”!
这是和宝妈的一次对话,可是为什么要回去呢,还回得去吗?
※ 壹 ※
说到“纯真”,脑子里就会反复出现一个场景:午后,破旧不堪的小院儿里,杂草丛生,残缺的墙垣上满是蜗牛爬过的痕迹,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的发着光。几个孩子蹲在地上,围着由于刚才的那场大雨而汇聚的小水洼,玩弄着泥巴;脸上布满干掉的、新粘上的泥点,手里摆弄着捡来的“道具”,嘴里叙说着自己创造的人物情节,愉快而满足,全然忘了回家后是怎样的一场暴风雨。
小孩子与纯真总是那么对等。每当遇到此类的场景,心里忍不住发问: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投入,如此满足?我想“纯真”或许关乎想象力,让我们有能力脱离时空,沉浸在自己或一群人创造的世界里,尽情狂欢。
※ 贰 ※
虽早已加入成人的行列,却也敢自诩富有想象力。大学期间,曾无数次一个人坐在台阶上,对着一飘而过的朵朵白云编故事;躺在草地上,看着满天星,幻想着另一个星球的故事……可我并没有多少满足感。直到2014年,那时还在北京工作。某一天终于下定决心和朋友去逛被老师念叨无数次的“798”,顺便感受下帝都的艺术气息。没有地图,摆脱手机,我们就这样没有目标、没有规律的游走。很偶然的走进尤伦斯夫妇创建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却发现了一个新天地——创意探索地带(UCCA Education-Creative Studio)。
它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没有太多装饰,简单的难以置信,却也时不时给你点小惊喜。墙上展示着孩子们一幅幅的作品,色彩大胆、线条简单,组合在一起有着惊人的协调。这种协调感引得我一幅幅从头看到尾,不放过每个角落。一开始我从专业角度探索着协调感的来源,在一一碰壁后索遂放弃,收起质疑,静静的做一个欣赏者。此刻,我单纯的像个孩子,愉快而满足。
※ 叄 ※
前段时间刚读完林海音的代表作《城南旧事》,全书透过孩子的眼睛观看大人的世界。当自我认知和现实存在巨大反差时,主人公英子内心无比的脆弱,同时充满了疑问与困惑:谁是疯子?谁是坏人?什么是公平?什么是希望?直到“爸爸的花儿落了”,她真正体会到自己的责任,意识到“我也不再是孩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接纳了大人的思维模式,被条条框框束缚着,“视角”高高在上,不愿俯视。或许只有当我们抛弃既定规则,如初来这个世界时般赤裸,我们才能获得怀念已久的“纯真”。
放下有形,才有可能回归无形。
时刻归零,我愿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