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很喜欢吃一样东西的时候,你不会每天一日三餐都会去吃它,因为你知道如果每天不间断的享用,总会有觉得腻的时候,当这一刻出现的时候,便是你彻底失去这个食物的时候。
喜欢一个人,内心是盲目且霸道的,总觉得多说一点,就能多爱一点,然而那些距离太近的关系,却总是很难走到最后。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靠彼此联系建立起来,但之后却并不是完全依赖联系来维持,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的支撑,才能让感情保持持久。
因此,喜欢一个男人,不需要每天联系,做好这些更能“套住”他。
一、太过频繁地联系,会加速降低彼此的期望值
假设一个场景——有两袋饼干,口感、配料、保质期完全一致,价格也相差无几,一袋里面有十块饼干,一袋里面有两块饼干,在同等价位的情况下,你会觉得哪袋饼干更好?
很多人会给予只装有两块饼干的食品更好的评价,因为人们觉得它这样少,一定是物有所值的道理。
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以稀为贵的现象,也是心理学中的“稀缺效应”。
人们总是会对稀少的物品或者是得不到的物品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认为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而“稀缺效应”往往能够更加激发出一个人对于得到某些事物的渴望。
将“稀缺效应”放到两性关系中,你会发现,在那些每天保持密切联系的关系中,往往刚开始有多热烈,最后就会有多惨淡。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会存在一个期望值,彼此聊天的过程中,就是对对方兴趣爱好的探索,频繁的联系早就让对方对你了如指掌,哪还会有继续了解的欲望呢?
期望值降低了,那么双方之间的再联系也就没有必要了。
二、男人用眼睛恋爱,注重外在形象至关重要
《初恋那件小事》中的夏淼淼一开始集肤色黑、土气、形象欠妥于一身,即便她内心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也没有异性愿意去了解她的品性。
后来,因为想要得到学长梁又年的倾心,于是夏淼淼开始在变美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虽然过程很艰苦,很难熬,但当她肤白貌美、姿态挺拔的站在所有人面前时,那些过往所吃的苦全都是值得的。
这时,夏淼淼不用乐于助人,也不用热心的帮同学占位,也不用小心翼翼的讨好任何人,她什么都不用做,只是站在那里,也依旧有异性说她一定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姑娘。
这是个看脸的时代,虽残忍,但却现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光鲜亮丽的,更何况是用眼睛谈恋爱的男生。
杨澜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人愿意通过你邋遢的外表去了解你高尚的灵魂。”
即便你妙笔生花,即便你妙语连珠,如果你的形象欠佳,无论你的品格有多么高尚,无论你每天回复信息多么积极,对方都不会对你倾心。
因此,在两性关系中,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至关重要,正如巴尔塔沙·葛拉西安说的那样:“衣着,是灵魂的外壳。有些人灵魂优美,自然优雅,再配上出色的着装,便如锦上添花,魅力倍增。”
三、学会合理利用二次吸引,事半功倍
爱情里,最先说爱的一方,其实在一开始就将自己摆在了这段感情的劣势中,如果仅是一味地讨好付出,那么卑微的形式不会发生任何改变,甚至还会愈演愈烈。
因此,想要让一段感情朝着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就需要在彼此相处的过程中,将自己慢慢地回转成和对方势均力敌的同等地位,或是更高一层的主导地位。
这时,学会利用二次吸引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二次吸引,就是在彼此相处的过程中提高和展示自身的价值,勾起对方对你的兴趣,然后让对方对你有需求。
关于二次吸引,主要分为外在和内在两种形式,外在可以通过改变形象,注重着装,提升衣品来实现。
内在则可以通过多读书,提升涵养;多努力,实现经济独立等方式来提升自我价值。
每个人都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假如当彼此的第一次聊天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胸无城府的人,那么于他而言,哪怕每天和你聊满24小时,也不过是浪费时间。
面对这种你情况,如果你真心喜欢对方,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二次吸引来颠覆“首因效应”带来的不好体验。
什么是首因效应?通俗一点,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第一印象”。
至此,可以去改掉不足,改变第一次导致印象偏差的因素,在对方面前呈现之前所没有呈现出来的价值,以此来改变对方对你的认识,重新唤起对方想要继续和你相处的欲望。
爱情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一朝一夕用心经营才能呈现出它最美好的结果。爱情始于联系,但不终于联系,以联系为主,其他因素为辅,这样的爱情在运行起来才能有最令人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