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靖王——萧景琰
比起长苏,我更心疼靖王殿下。
特别是看到小说中最后一幕,萧景琰夙夜不眠地抄写阵亡者名单,抄到最后一个名字时,他伏案痛哭,悲恸得无法抑制。
林殊、林殊,你在战场上得到了圆满,而他呢?他却要背负所有悲痛,在这个皇宫中苦苦煎熬岁月,最终称孤道寡。
每每想起,便觉痛彻心扉。
“若是能凭我一己之力,就将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让送上宝座,岂不是显得我更有手段?”
梅长苏总不吝将自己最不堪的一幕赤裸裸地展现在靖王面前,他要成为靖王手中的那柄利剑,替他划破黑沉的大幕,他不需要靖王的怜惜、保护,他要以生命为代价,送他踏上那座至尊之位。
他的目的达成了,作为一个谋士,他是完美的;可是作为一个朋友,他却是残忍的。
萧景琰,你何其有幸,有林殊这个朋友,你又何其悲哀,有林殊这个朋友。
一日一日,在金殿之上,你该如何回忆和梅长苏的一切,那句句诛心之言,是不是也伤得你体无完肤。每一次雪起,你是不是想起他站在靖王府门口,支离着憔悴病骨,为你的执拗买单。是不是会痛恨自己的无能、愚蠢,让他天不假年。
梅长苏,你是不是也预算到了这一步,若不是皇子中,实在没有可堪大用之才,你不会将朋友陷入如此境地。
靖王——萧景琰的悲剧,是梅长苏一手促成。若说第一次,他和小殊的分离,是梁王的猜疑,他还有可恨之人,心中还有一点孤愤;而第二次,是他亲手造成,是他的无能、执拗,造成小殊的早夭,他心里的悔恨该怎样一日日啃噬他的心,午夜梦回的时候,他该多么希望能重回过往,代替小殊到北境战场。
然而不能,他只能守着偌大的宫阙,守着小殊的家国天下,守着自己的那点初心,这样活着,对他而言,已经不只是残忍。
山河永寂,万丈尘寰。
这样的靖王,心痛到让人怜惜。
很多人不能理解靖王的耿直,一直认为这是靖王性格的败笔,甚至认为靖王这样的性格,无法驾驭群臣,保持朝政的长治久安。
而我却欣赏他的耿介,也认为这耿介就如梅长苏的家国天下一样,是整部剧的亮点,也是这个故事的起因。
在梅长苏中写道,“他之于蔺晨,就如靖王之于他”,这句话并未展开来说明,其实我想说的是,蔺晨欣赏梅长苏的敢于牺牲自己的家国天下情怀,而梅长苏欣赏靖王的忠直耿介。
也正是这样的人,才能令麒麟认主。
正因为靖王的耿介,才不会重蹈梁王与林燮的覆辙,才当得起梅长苏的牺牲。
梅长苏辅佐靖王,不是为了旧日的情谊,而是靖王是值得他辅佐的明君,他能坚持本心,在一个帝王而言,这是多么艰难的事。
十三年的冷遇与嘲讽,艰难程度不亚于梅长苏的碎骨削皮,那一日日的凌迟,天下无可言之人,只有母亲是他的安慰,偏偏却也因为他的原因,母亲在宫中被梁王冷落。
他明明知道只要他稍加颜色,他不逊于誉王,母亲在宫中的处境也会更好。
但是,他没有。
大道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些年,在中国,这样的人,太少。
而中国历史的脊背,其实是被这些人撑起。
阴谋算计,无论在那个朝代都有,可是仅仅只凭阴谋算计,无论如何也不能站上社会的顶端。真正能站到历史的巅峰的人,必定是懂取舍,有坚持,能隐忍的人。
而这些,靖王都有,他缺的仅仅只是一个决心,一个一定要登上帝位的决心。
梅长苏为他带来了这个决心。
十三年,被梁王冷遇至此,太子和誉王随意欺凌,而他能坚持本心,为大梁镇守边境,并未生出不臣之心,这样的人,本就不凡。
梅长苏说他没有选择,并不是指萧景琰没有称帝的能力,而是不忍让萧景琰称帝后承受失去挚友的痛苦,而这失去还是因为自己。
然而梅长苏的政治理想,七万冤魂昭雪,必须靖王,他注定是个悲剧人物,他注定要失去自己的挚友,而他的坚韧,让他独自承受起这一切。
有时候,太过坚强的人,也是一种悲哀。
“儿臣素来仰慕皇长兄,他当年没有做的儿臣也不会做,但是儿臣绝不会是第二个祁王。”
这句话深入我心,我认为,也正是这个时候,靖王才算放下心中的结,作为一个独立人格立起来。
他不再是他兄长——祁王的跟班,他是大梁太子萧景琰,未来的国君。
他知道自己是谁,也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
窃以为,萧景琰是比祁王更适合的君主。
十三年,梁王杀死多少为赤焰军求情的大臣,而萧景琰在坚持自己立场的同时,并没有被梁王诛杀,甚至还在军中积累了良好的人脉。
不要说梁王是顾及血脉亲情,梁王可不是那么温情脉脉的人。
而是萧景琰能摆正自己的立场,他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能力在哪里?知道那些事可以做,那些事不能做。
他与霓凰也是从小一起长大,与蒙挚应该也是认识,可是他从未结交他们,到各地驻防也是脚踏实地,做好自己本分之事。
他因为林殊的关系,对霓凰肯定有护佑之心,可是他从未将这颗心让他人看见,对霓凰也是淡淡然。
这便是他大智慧的地方。
相较而言,誉王愚蠢的可怕。
无论是一开始被梅长苏忽悠,还是最后被夏江忽悠起兵造反,他皆看不清自己的能力,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自视甚高,却又不能脚踏实地。
这样的人,兵败被杀,又有什么奇怪的。
这便是靖王与祁王不同的地方,他坚持该坚持的,同时并不愚蠢,知道帝王的底线在那里,他不会去触碰。
除非他有能力,承担起所有后果。
他的失态只因为小殊,这是他唯一的弱点。
“如果我将来去了地府,见了林殊,他问我为何不救他副将,难道我能说不值得吗?”
靖王的这句话,闻之,让人落泪。
这才是他坚持那么多年的原因,也是梅长苏即使碎骨削皮也要昭雪赤焰军冤屈的原因,也是这个故事的起因。
这世间,所有的事情,不是值不值得,而是该不该做。
君子立世,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虽千万人,吾往矣。
向死而生。
这才是林殊和萧景琰的共同点,这才是朋友,才是知己,才是麒麟之主。
可是,在电视中,为了塑造梅长苏的形象,为了情节冲突更加好看,弱化了靖王的智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但是,我始终觉得,赤血长殷,说的是靖王。
他才是那个自始自终不忘初心的人,他定能护佑梅长苏的家国天下,成为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