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语文课程2017下•水浒传课程】
圣乎?王乎?
――宋江人物分析
提交人:冬天的眼泪
邮箱:810381081@qq.com
主题帖:(http://t.qq.com/hanlan8843206?pgv_ref=im.perinfo.perinfo.icon)
一、解读
“内圣外王”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内圣外王”虽最早是道家提出来的。但是后来慢慢演变成儒家的核心思想。
那么,什么是“内圣外王”呢?《天下篇》作者说:“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道)。”此即“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外王”在儒家看来,就是君子的最高标准。“内圣”,即向内求诸己,修身,养德。“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孔子看来,“内圣”就是要达到“仁”。什么是“仁”呢?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高层次则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了这样的境界,有了这样的胸怀,才可以、才可能做“王”。“王”的基础是“内圣”。如果“王”空有一身本事,而无内在的“仁”,是称不上“内圣外王”的。而“王”,则不一定非得做“王”,是“达则惠泽天下”。
而《水浒传》里,宋江是梁山泊的一把手,他发动了一场看似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那么,他能称得上是“内圣外王”吗?
不能。向内,他不仁,向外,他也没有领导的才能。
首先说“内”。
应当说,在宋江上梁山泊之前,还是很仗义的。书中写道:“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倍,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他也亦因为为人仗义疏财而被称为“孝义黑三郞”。
因为劫去生辰冈,白胜被抓,碰巧押司宋江遇到何观察,得知白胜供出晁盖等人,官府要抓晁盖等人。他一方面谎称回家分拨些家务,一方面差人到茶坊安抚那公人,此时他却急忙赶到晁盖庄上通风报信,救得晁盖性命。宋江说:“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得条性命来救你。”宋江是朝廷中人,晁盖则是通辑犯,一个朝廷中办案的人肯冒着生命危险来救一个逃犯,那可是真仗义。
后来,宋江到达达州也广施人情,替李逵摆平种种麻烦。那个时候的宋江的的确确非常仗义,“及时雨”的称号名符其实。可惜这样的时候并不多。自从宋江到了梁山泊,他仁义的时候就少了。
上了梁山泊,宋江提出要下山去接他父亲,却被赵能、赵得追赶。关键时刻李逵出现,杀了赵能。晁盖又派人接来了宋江的老父亲。宋江感动地说:“得仁兄如此施恩,宋江死亦无怨!”可是,轮到李逵想去接老母亲的时候,宋江却说:“使不得。”他给出的理由却是“李家兄弟生性不好,回乡去必然有失。若是教人和他去,亦是不好。况且他性如烈火,到路上必有冲撞。他又在江州杀了许多人,那个不认得他是黑旋风?这几时,官司如何不行移文书到那里了,必然原籍追捕。你又形貌凶恶,倘有疏失,路程遥远,如何得知?你且过几时,打听得平静了去取未迟。”同是老年人,自己的父亲接得,别人的母亲却接不得,还抬出这么多理由拒绝李逵去接老母亲,为何?心开始麻木矣。因为如果内心真正心疼别人的母亲,总是会想出办法来的。
上了梁山泊,宋江坐了第二交椅,第一把交椅是晁盖。按理说,梁山泊所有的事务都应该是晁盖一手处理,宋江只是个副手而已。可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几乎所有的出征都是宋江一手操办。每次出征前,晁盖都想亲自去打,但是,却总被宋江一句话挡了回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此话果真如此么?当宋江代替晁盖当了一把手时,他也没有窝在家里“不可轻动”呀,不也是回回亲自出征打辽国、讨伐田虎、方腊吗?怎么到晁盖这儿就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了呢?关键原因是宋江想在梁山泊建立起威信,同时,在出征的过程中再收些人才,扩大梁山泊的阵容。而做这些的根本原因则是宋江早就瞄上了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了。他的内心已经被“权”给占了。内心有了妄念,便有了“执”;有了执,内心里的“仁”,便更少了。
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在出征的过程中使用的手段不胜其多,有的甚至还非常残忍。比如,宋江为了能让朱仝上山,让李逵一斧头把知府四岁的儿子小衙内劈成了两半。小衙内才仅仅是个四岁的孩子呀!何以至此?手段之残忍可见一斑。再如呼延灼,呼延灼上梁山之前为汝宁郡都统制,武艺高强,杀伐骁勇,有万夫不当之勇。因其善使两条水磨八棱钢鞭,故人称"双鞭"呼延灼。宋江很喜欢他,非常想把他收到自己门下,想尽办法活捉呼延灼之后,让呼延灼去打开了城门,救出孔明孔宾一家老小。同时,为了断掉呼延灼的念头,竟然杀害了呼延灼的领头上司慕容知府一家老小,抄扎家私,分俵众军――孩子有什么错?老人有什么错?非得如此?为了得到呼延灼,竟然杀害那么多条无辜的生命!残忍之极!
而卢俊义呢,则是被宋江他们骗上山来的。宋江把卢俊义强行留在山上,却让管家回去通风报信说卢俊义已经落草了,而此时管家霸占了卢俊义的妻子,还让官府抓了回家的卢俊义,卢俊义被刺配。后来宋江他们又装好人去救他……卢俊义因为这一番折腾,不仅全部的家产没有了,老婆还被管家霸占,自己还被刺配,到头来只得落草,还对宋江感恩戴德。如果不是因为宋江,卢俊义何以落得如此下场?残忍、狡诈——仁乎?
还有,晁盖后来好不容易有了一些出征的机会――攻打曾头市时中曾家教师爷史文恭,然而,却被史文恭一箭毒箭射中面颊致死。临死之前留下遗嘱:“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晁盖和宋江的关系那么好,为何晁盖不直接让宋江做梁山泊主?攻打史文恭的过程中晁盖说了一句话:“我不自去,谁肯向前?”从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看出,晁盖心里也清楚,宋江在这段时间里已经架空了他,他的心已经冷了。所以,在最后的关头,并没有直接让宋江做梁山泊主。而是谁捉了史文恭,谁便做梁山泊主。宋江当了代理头领之后,并没有去为晁盖报仇,而是继续出征,收卢俊义、取关胜,只字不提为晁盖报仇。后来倒是去打曾头市了,却是因为去夺马,顺带报仇的。不曾想,却被卢俊义捉了史文恭。宋江自己曾说:“今日小可权当此位,待日后报仇雪恨已了,拿住史文恭的,不拘何人,须当此位。”可是,让位时,他却说自己有几点不如卢俊义,一是长得不好看,二是出身不好,三是武功不行,而卢俊义是力敌万人,通今博古。他这是自谦吗?不是。如果是真自谦,他直接让人家卢俊义当头领好了,说这些干嘛?他说这些,其实是让大家明白,是卢俊义不如他。再加上吴用在一旁“已把眼视众人”,谁还敢对宋江说个“不”字?权术烂于心——仁乎?圣呼?
所以,从“内”这方面看,宋江是不仁的,是配不上“圣”的。
再从“王”这方面看。
“王”要求齐家、治国、平天下,宋江做到了吗?没有。至少没有全做到。
他开始领导梁山泊的时候,是反贪官的,他带领梁山好汉们一路奋进,一路反下去,我以为他会一直反下去,从反贪官开始一直到反这个腐朽的制度,然后建立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新制度。但是,他没有。最终,他又选择了招安这条道路,又为朝庭做事。他美其名曰反贪官不反朝庭,可是在那样一个腐朽的制度下,有区别吗?把呼延灼、朱仝等人从朝庭中拉过来,到最后还让别人回到了朝庭中,兜兜转转一大圈,有意思吗?
再者,他到了梁山泊,无非是打家劫舍,劫别人家钱财以供梁山泊日常开销,没有发展生产力,没有颁布有利于社会稳步向前的制度,倒是招安之后平定辽国入侵、平定几处农民起义出了些力。
还有,就算是平定辽国入侵等出征出了些力,这每次出征几乎都是吴用的智慧,宋江几乎没有半点意见。更可笑的是,在攻打田虎时,兵分两路,他居然提出要抓阄分配任务!他说:“两队分定人数,写成阄子,各拈一处。”难道不是应该根据当时的环境两队各自的特点分配任务吗?这是领导者应该有的智慧吗?
宋江一生最看重“忠义”二字。可是,他没有把天下百姓的幸福视为最终的“忠”的对象,而是把朝庭视为忠的对象。所以,哪怕朝庭里的贪官高俅等人对他下毒手,他也不允李逵去造反。甚至把李逵喊过来把李逵也毒死。悲哀啊!像这样的愚忠能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吗?
所以,从“王”这方面看,宋江也不能胜任。更何况,他本就没有“仁”做基础,没有“仁”的内心,就更不能做好“王”了。
宋江虽然领导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可是最终,他是一个悲剧。他借“忠义”的名号让梁山泊起义满足了自己谋权的私欲。
二、教学设计
(一)理解“内圣外王”
(二)你觉得宋江配得上“内圣外王”吗?
(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怎样做才能向着“内圣外王”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