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学院中的小伙伴们好嗨,和他们相比,自认段子手的我,感觉自己应该算内向。
这几天运营教练的分享非常有料,收获满满。复盘下这几天的收获和遇到的坑:
一 运营收获
游戏化思维
本次参加运营学院,最震撼的还是丹丹副营长王者荣耀改编为打卡神器的分享,积分、勋章、排行榜玩的太6了。
激动的我赶紧查了查《游戏化思维》这本书,看完以后发现自己以前总是想着自己发明轮子,设计的游戏参与程度一直都不高,因为只有惩罚啊,大家没有玩游戏的乐趣,只有恐惧。
自己最近厌学的情绪很严重,完全可以用书中的系统可以制定一个自己的学习计划,以后也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的更开心了。
另外就是随时收集游戏中的玩法,分析原理,找令人印象深刻的、爆款游戏。改进迁移到活动中与生活里。
比如魂斗罗中的关卡与枪支
魂斗罗中有很多关卡,每个关卡中都有一个boss,打的时候要费点劲,但打赢以后会感觉特别爽。
用在活动中,可以将十天的打卡路程转化为每天打一个BOSS,给每一天的BOSS都设置一个名称,设置一个视觉形象,谁通关以后,就给谁发一张击杀BOSS的海报,让他爽。最后再发一张抱得美人归的通关海报,女的就发被帅哥抱。
在魂斗罗中,天上会飘着很多飞碟,打下来以后,会出现散弹枪、激光枪、续命等奖励,由于是随机的,不可猜测的,所以特别有意思。
在活动中,也可以设置随机奖励,在主题营汇总,每天随机奖励一名表现出色的老铁,可以是第一个打卡的,可以是表现活跃的,可以是以前打卡晚,后来改进了的老铁。以抽签的形式,让他猜不到,礼品可以设置成小零食、明信片、书籍、多肉等。
沟通力
焦距大大的分享沟通干货中有一点是一视同仁,反思了一下自己,和家人与朋友沟通时,不太注意语气。这点要改。
有始有终
大晶的分享里,有一点是做事有始有终,这一点很戳中我。我策划活动时都是做一个开头,给大家分一下工,很少跟进,内心幻想着大家会自己完成的,事实是只要不推进,大家的拖延症一定会犯。
另外就是及时汇报。自己接到别人安排的任务时,要及时给予反馈,让别人安心,自己也会成为更靠谱的人。
学会提问
大晶分享的提问力,对我启发很大。原来可以通过提问,更全面的了解事情,把事情做得更完美。我就是太不会提问了,和别人沟通完,才发现自己想得很不全面。很多事情其实都可以用5W2H的思维模型来问,在常做的事情上,可以总结自己需要问的问题。
比如,一个活动策划方案怎么才算全面、没有遗漏。可以用what、who、when、where、how much来捋一遍。
二 遇到的坑
多进程模式
每次一参加打卡就感觉生活的节奏被打乱了,其实事情并不多,询问了老铁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他告诉我用清单配合闹钟,每天安排14件事依然井井有条。我试了一下,感觉确实有效,焦虑感被有效的降低了,不用担心忘东忘西。
语音会议
和大家在一起开了几天语音会议,碰撞出了很多精彩的创意,感觉自己受益良多。
同时,感觉开会的流程还有优化的空间。整体顺序可以列为确认会议问题——确认答案是什么——排列顺序。
在开会之前,可以不着急开,先确认一下,本次会议是解决什么问题的,也就是本次会议的议题。让大家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别的一概不讨论,避免大家说不到一起去。
需要一个主持人,随时提醒大家不要跑偏。然后需要一个人做决定,当场拍板。一个人当场做记录,可以在微信窗口,可以在石墨,避免忘记。
比如,本次策划活动的流程是遵循收集对毕业设计的疑惑——头脑风暴——确定整体大纲——填充细节、人员分工进行的。
在确认整体大纲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大家讨论大纲,不去谈论细节。各个环节的顺序也可以等确认了各个环节是什么再调整。
如果问题很多的话,就列个顺序表,一个一个来。
加快速度
自己写践行笔记的速度一直很慢,想了想,没有固定的笔记框架,无法填充。我按照何时、何事、多少的框架试了试,感觉挺好的。这个多少确实很有用,在做活动的时候,如果加上几轮、几分钟、几个人,就会比较具体,容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