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意思是没有公务缠身,便觉得全身轻松,有了子孙就万事满足。这句话本是一句古代官吏去职后自我宽慰的话,但在现代社会人们也常常用此俗语聊以自慰。
它的前半句“无官一身轻”,无论在古时当今,都是很真实的、很可能实现的。
但是,后半句“有子万事足”,可就不尽然了。虽然传统观念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强调了子嗣在家族繁衍、家财传承中的重要性,认为有了子嗣,人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果真如此吗?非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子”并非真的能够“万事足”!
一是一旦“有子”,你就有了养育的负担。古时,一个家庭中所生子女较多,他们的成长一般都是不自觉地采取“放养”模式。但即使家里再贫穷、父母再辛苦,因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大人也往往会偏向男孩、儿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好吃好穿总是会先紧着“儿子”;儿子长大成人后,还得为其娶妻成家置办彩礼、房产。
倘若生不逢时,遇上战乱年代,男儿有常常被征召入伍,这时,又会“儿行千里母担忧”。但死活由天不由命,最终如果战死沙场,成为“可怜无定河边骨”,大人们只能无奈地叹息“早知生男恶,还是生女好。”
古时如此,现今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嘴里说“生男生女都一样”,但现实却是“生男生女不一样”!且不说抚养的辛苦,单单教育的重担就会使做父母的“压力山大”。
有子高兴一时,教育却终其一生。因为“子不教,父之过”,你怕他(或她)“输在起跑线上”,不得不随大流、花高价,让子女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不得不托关系、砸重金,为子女买(租)学区房、上重点校。
可期望往往不尽人意,遇上省心的子女是你的福气,学成归来在极其“内卷”的当今社会顺利入职后,结婚成家高价的彩礼、无尽的房贷又会随之而来。更令人担忧的是,若是遭遇叛逆的孩子,低情商的子女,你可就“倒了八辈子的血霉”——君不见网上时有“某某高中生离家出走”、“某某研究生坠楼身亡”的报道?
二是即使“有子”,你也难指望“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养儿防老”,在现代社会,可不一定行得通。首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代的年轻人压力较大,可能无法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这些压力有来自事业方面的,如创业、升职,也有来自经济方面的,如房贷、车贷,更有来自家庭方面的,如子女教育、兄妹关系、婆媳关系,等等。更何况一旦儿媳(女婿)双方,均为或一方为独生子女,在工作生活中的负担本身就够他们受的了,再遑论同时赡养多个老人了。其次是“久病床前无孝子”。做父母的健康时,是儿女的靠山,但当有一天父母老了真的走不动了,无形中就会成为儿女的负担,就算子女有那份孝心,吃穿住行全供,也无法保障养老的质量。子女也会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若长时间劳心费力,自顾不暇,这份“孝心”就有可能会打折扣,行动上难免会尽如人意。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卧病在床,自怜的同时还会担忧子女的身心健康。
如此这般,你还会说“有子万事足”吗?
所以说,“无官”或许“一身轻”,“有子”并非“万事足”。子女虽然可以带来情感上的满足和家庭的温暖,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和足够的经济实力,才是老年人最大的依靠,可以让老年人不完全依赖子女,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而不为子女所累和累及子女,幸福地度过自己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