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天游
1.曲风特点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的山歌体。它曲调多姿多彩,内容丰富多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本文引用信天游的艺术特点、信天游的形成条件等进行分析,来研究信天游特殊的音乐风格,领悟其中独特的民族特色。
2.内容形式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汉族民歌形式。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它便是陕北民歌。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 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无论是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还是内蒙的爬山调,其歌词都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特点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比兴手法信天游的比兴非常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风云雨露;下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有柴米油盐,五谷杂粮,衣食起居都可以起兴作比。“按刘勰的说法,‘兴’,既有比喻的意思,也有兴托、发端的作用,通过依微拟议而达到兴托起情,即用微妙的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渲染气氛等。”既然是“微妙的事物”,那么就会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信天民歌大王贺玉堂(安塞)游的起兴里就有很多这样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比如:“羊肚子手巾(那)三道道蓝,我那当红军的哥哥(哟)回来了。”
3.产生背景
相伴陕北人生命过程而产生的。
信天游是陕北人的生命之歌。陕北人用信天游唱诵自己的日出而作,感慨自己的日落而息。信天游是相伴陕北人生命过程的一种民歌行为,它的恒久生命力来自陕北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的爱恨情仇,凝结了世代陕北人与自然与生命相抗衡而延续的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