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犯罪及其预防
要想了解罪犯的心理,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克服困难,罪犯也同样如此,我们努力奋斗,想要实现某个目标,并以此证明自己的强大优越和圆满,杜威把这种倾向称为对安全感的追求,也有人称之为自我保护倾向。无论我们如何为它命名,它都反映了人类活动的一条主线:人类一直在努力的从卑微走向高贵,从失败走向胜利,从底层走向高层。从出生到死亡,这种奋斗始终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生活是一场优胜劣汰的竞赛,人人都需要披荆斩棘。有些人之所以会沦为罪犯,不是因为他们的奋斗方式不同,而是因为他们选择的方向不对,罪犯们往往不明白,社会生活需要合作,对身边的人也毫不关心,因此他们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也就不足为奇了。
无论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环境影响,都不是犯罪的决定性因素。即便是在同样的家庭和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未来的发展也不一样。有时候一个人人都奉公守法的家族,也可能出现一个臭名昭著的罪犯;而有时候一个环境糟糕,坏蛋频出的家庭,也可能生出一个品行端正的孩子,而且有些恶贯满盈的罪犯也会改过自新。
我首先想澄清,“罪犯都是疯子”这一观念了,有些精神病患者确实会犯罪,但这种犯罪与普通的犯罪是不同的,我们无法让一个精神病患者为自己的罪行负责,他们既不理解自我,也无法控制自我,所以才会出现犯罪行为。同样,我们也应该排除心智不健全的人的犯罪行为,他们实际只是充当了作案工具而已,真正的罪犯是那些在背后策划的主使者,他们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情景,激起心智不健全的人的幻想或野心,然后把自己藏起来,让这些智力有缺陷的可怜人冒着被惩罚的危险替他们执行犯罪计划。此外,年纪较大且经验丰富的罪犯教唆年轻人犯罪也是同样道理。
要想了解罪犯,我们就必须抓住他们的本质,弄清楚他们合作能力丧失的程度和本质,在这一点上,不同的罪犯情况是不同的,有些罪犯也许完全没有合作能力,但有些罪犯则会残存一些与人他人合作共处的能力。我们必须深入分析他们的生活风格。
对个体来说,缺乏合作能力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时刻都需要与他人合作。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着合作能力的高低,而根据我的观察,罪犯们的言行举止却是与正常人有所不同。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常人不同,而这种不同必然会影响他们的智力发展。我们说话是为了获得他人的理解,而这种理解他人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社交能力。我们赋予词语特定的意义,然后用同样的语言系统进行交流,以便于彼此理解。但罪犯们却不遵守这种语言规划,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逻辑和认知方式,从他们对犯罪行为的解释中,我们就能够发现这种特异性,罪犯们并不愚蠢。如果知道了他们的优越目标,我们就会发现,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其大部分的想法和行为都是合理有效的。
事实上,所有的罪犯都是懦弱的,他面对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他们的第一选择永远是逃避。从他们的犯罪行为和应对方式中,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到这种懦弱,他们总是独自躲在暗处,他们会突然袭击别人,并且早早的亮出武器保护自己。罪犯们总是觉得自己英勇无畏,但我们却不会轻易被他们的伪装所蒙蔽,犯罪不过是懦夫对英雄行为的蹩脚模仿。他们为了一个虚无的优越目标而奋斗,自欺欺人的认为自己是伟大的英雄,而他们之所以所以会有如此荒谬的想法和行为,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们的认知系统存在偏差,并且缺乏基本的常识,虽然我们知道罪犯都是懦夫,但如果一个罪犯发现是这样,看他一定会非常震惊,但他想到自己能把一大帮警察耍的团团转时,其虚荣心和骄傲感便开始膨胀,他会觉得我是绝对不会被警察抓到的。
如果我们追溯罪犯们的童年生活,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早在他们儿时的家庭生活中就已经存在了,生活环境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对于自己家庭地位变化的存在误解,而身边又没有人及时的纠正这一种误解。在一个家庭中如果某个孩子表现的格外优秀,那么其他孩子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当父母把所有的关注都放在这个优秀的孩子身上,其他的孩子就会感到沮丧和挫败,他们会拒绝合作,总想和人一较高下,但又缺乏信心。因此,这些孩子的潜力和优点也就无法表现出来,他的成长自然也充满不幸,令我们感到痛心的是他们在长大之后,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也很容易患上神经症或者选择自杀。
贫穷也可能导致个体对生活存在错误的理解,出身贫寒的孩子,在步入社会之后,往往会产生很多偏执的观点。他可能从小就缺衣少食,生活艰辛。为此,他很小就开始打工挣钱,为父母分担压力。之后,他遇到了生活奢侈,可以随心所欲买东西的富人,他可能会认为这些富人没有资格过这样安逸的生活,这也是在贫富悬殊的大城市里,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在嫉妒的驱使下,个体是很难形成有价值的生活目标的,嫉妒会让这些出身贫寒的个体对自己的处境产生误解。他们会以为不劳而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