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懵懂,入行产品半年,重新问自己,如何做一个产品?虽然在要入行产品之前,看书也好,或是看其他一些零散的咨讯,我都曾试着去回答这个问题,但效果并不好。我用着一些我不并不能深入理解的话语去回答人事,或是产品经理的面试,实际如果他们再多问几句,我可能会招架不住。
关于产品,我盘点了一些我曾经过往的疑问:
(1)平时需要做些什么?要具备什么能力?
(2)产品需求哪里来?
(3)如何能做好一个需求?
(4)产品经理涉及到产品设计,要一直有无限的创意吗?
需要知道什么?了解什么
产品是一个相对综合的岗位,绝大部分公司都把它归在研发部门,但是比较特殊的是,产品并不像研发那样,需要实实在在把代码写出来,把bug填完整,因此,即便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人,这个职位也为其开放。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产品是需要直接和开发沟通的。有句话说,明明对方说的每个字你都懂,但是一连起来一句话你就不清楚他们说的到底是什么。和开发小伙伴的沟通中,常常会发生,你和他讲效果,从应用层面出发,他和你从代码实现角度出发,于是,你要是不理解他们的意思,那就凉凉,沟通起来倍感心累。从这一角度出发,你需要了解技术,知道一些基本的构造和原理,才能更好的沟通。
产品平时的工作是什么?
大部分小公司的产品经理都是包含项目经理的岗位在运作的。把自己的产品(项目)从一个概念到落地执行,完全包办。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接的人有:设计、前端、后端、运营,具备了整个开发到上线再到推广的所有人员,这时候,你就发现,除了一些要懂的技术层面,会有一些软实力的要求。
现在开始捋捋:
(1)需要和设计对接,审稿,怎么配色舒服,哪些元素应该突出,都是需要了解一些的,可以试着看一些网站,一些基本的配色原理,一些广告图文案,不然设计稿评审时对着人家的设计稿一顿指点,或是啥都不知道,直接开发,之后要是有些细节问题,找设计再三调整,这就有点尴尬了。
(2)和前后端的沟通。其实这个就是一开始提到的,最基本的一些东西要清楚,不然沟通起来,真的容易出现鸡同鸭讲,双方都有理,想让项目快速高效的执行,就要双方沟通,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
前端注重一些页面效果,后端注重逻辑。所以,不管是平时和技术人员沟通,亦或是开评审会,一定要缕清自己的思路,不然会被怼得体无完肤,羞愧难当。其实换个角度想,做为整个项目的把关者,如果自己都没有想透自己需要实现的效果,以及一些逻辑,那之后进行的人员要怎么处理呢,毕竟人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加上自己的理解,这个产品就和你当初的构思相差甚远。
(3)和运营的对接。做产品之后,常常与运营沟通。需要处理的点就不再单一。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后台查看一些数据,pv、uv、营收效益等等,即是运营的工作,也是产品需要关注的点。我所理解的,产品是和市场挂钩的,市场很大一部分就是需求,有需求才会有人使用,从没听说过一个没人使用的产品,是一个伟大的产品。但产品和运营还是要有所区分,运营收入来自产品的付费,或是广告,很多方式,他们关注的点更多是在于怎样让这个产品快速增加收入。但我们做产品也是有自己节操的,市场是一个因素,做一个用户喜欢、会使用的更是我们的目标。一个360无死角都是广告的产品,看广告还不能像某些App一样支持提现,体验效果不言而喻。
但是,这是一个可大可小的范围。往大了说,和企业愿景相关,往小了说,就是产品和运营之间的协调,让产品带动运营收入,让运营给产品新的推广渠道。
和运营的沟通,也会涉及到各种文案,这又是一个扯起来,可以说好多的内容。最基本的,其实稍微注意一下,你就会发现,满大街都是广告,都是文案。再细心一点,一些促销衣服的:“全场99元起”,把99突出,把起字显得特别小,这即是设计的效果,也是文案的效果。针对不同的人群,对不同的用户多让你关注我想给你关注的信息。
产品需求从哪来?
一个产品经理,日常要处理各种产品需求,那产品需求从哪来?
(1)产品经理自己提出的需求
产品基本工作中,还有个竞品关注查看,做社交的,常常关注社交类的App,做支付类的,关注各大平台支付类的方式。
撇开怎么找合适的竞品之类的方法论,产品经理的需求,有一部分是来自对同行的关注,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方案。也有一部分来自于自己对市场或是其他情况的把控,对产品做出调整而提出的各种需求。
(2)运营、渠道反馈
运营在推广过程中,会有很多阻力,在提高营业收入想让产品增加一些广告位之类,或是在推广过程中,针对渠道提出的一些适应性改革,从而对产品再次修改。
(3)上级领导提出需求
有时老板会出于一些企业运营或是其他原因,而对产品提出需求。
(4)用户反馈
一些产品会设置一些评论入口,或是客服入口之类的,通过这些,可以从中发现一些bug或是一些零散需求,但这部分内容需要产品进行多次把关,从需求是否适应普遍用户的角度出发,再决定是否进行。
如何能做好一个需求?
实际上,对于一个到目前为止,只做了半年产品的人来说,我对这个问题理解也只是浅浅的一面。但认知事物的过程,本身就在推倒之前的一些看法而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对于如何做好一个需求,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理解用户痛点。说起来只有一句话,但要做到真的很难。拿我自己来说,我常常除了自己提出的需求、或是我领导给的需求之外,接到更多的是运营市场上的反馈,或是一些其他的需求。大部分时候,他们提出需求,就只有一句话,比如,我要实现XX功能,甚至都没说清,这个某某功能具体要些什么。
这时候,如果你只是随便问了他几句,有时候运营对某个需求,也只是一个很浅的层面,他会说他要这个东西,但又说不清具体的内容。作为产品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洞察力了。试着先看看市面上同功能的做法,和运营沟通确认,在这种沟通过程中慢慢明确对方的实际诉求,再进行设计。这种感觉就像:
用户要你买钉子和锤子,你多问一句用途,他和你说,需要挂新买的照片。这时候,你会发现,他的诉求就是,要挂照片。但是,挂照片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使用挂钩,或是用泡沫胶。这时候,试着和用户沟通,是否这些方式可以?而且还不会损害墙壁,他也许就同意了。
实现产品或是功能的方式可以有很多,说不上哪种是最正确的,但一定是要抓住用户痛点,打动用户内心的。
这个解释或许有些泛谈,但在这里提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永远不要只看表面的一句话,试着多沟通,多思考,多确认,过程好像是变得繁琐了,但是一旦你的产品设计出来了,后续开发设计会变得更加高效,也会减少后续反复修改的频率。
产品经理涉及到产品设计,要一直有无限的创意吗?
在从事这份工作之前,我一直在考虑,产品是一份需要有无限创意的工作吗?但现在我更多的认为,伟大的产品是需要创意的,并且这种创意是绝对能打动人心的。但是大部分的产品更在意的是对细节的把控,比如,为什么wps和之前的word编辑排版是如此相像?但换个角度想,这样可以让用户们减少重新使用的成本。如果一个东西能很快的上手,相比那些需要大量时间才能掌握的工具,会有更多的受众。
不能说“存在及合理”完全正确,但是一些经过市场检验,能够吃得开的产品觉得有他们可以效仿的东西。在对大量竞品认知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产品去设计改良,贴近自己的产品主旨,也是一个需要很多时间去完善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