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的年已经开始了,灯笼也华丽登场,说起灯笼,那灯笼馍,可是大有说头。
面馍是一种汉族民俗工艺品。一般在过年过节时制作。当地人称之为羊羔儿馍,古时的“羊”同“祥”,取吉祥的寓意。
春节来临前,农家妇女会捏制小猫、小狗、小虎、玉兔、鸡、鸭、鱼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等形象的面塑制品,以象征吉祥如意、福寿荣华。在寒食节时,上坟祭祖用的面塑造型是“蛇盘盘”。据说,吃掉“蛇头”便能“减毒头,免灾祸”。
传统枣山
双鱼戏莲
福寿
莲花
要想富,蛇抱兔
梅花枣山
灶爷山
莲花山
一个娃娃留给大家一个想象的空间
玫瑰枣山
桃花枣山
枣山
别看老太太快七十岁了,面在她的手里,就像孩子们的橡皮泥
这个老太太八十岁了,依然心灵手巧
聚精会神的捏
白淑梅老人家今年80岁了,喜爱布艺,面塑,在方圆几十里很有名声,老人家说这组花馍是大年三十敬土地爷,灶火爷,先人们的,是从母亲那里承接而来的,老人的各种手艺,都是精品,走到那做到那。
全神贯注
刘桂兰老师今年66岁,清涧人,喜欢剪纸,花馍,虽然在铜川生活三十余年,从小在家学的手艺可没忘记,瞧瞧这些动物造型,都是她看似不经意间,转动几下,就做成了,传神,逼真。
鱼摆莲的半成品
这是两个老人的传承人
辛风琴,耀州民协会员,陕师大面塑研修研习班学员,今年58岁常年摆饭,喜欢剪纸,花馍。如今过年蒸花馍的人家很少,如何提倡传统文化花馍艺术,与辛老师沟通后得到大力支持,近几天把生意推掉,专心坐起花馍来。跟着两位老人,一心一意的学习,专注,认真。
孩子带的护栾
双鱼摆莲
山羊喜笑颜开
青蛙憨态可掬
蝴蝶展翅欲飞
老虎慈眉顺眼
狮子跃跃欲试
鲤鱼打挺
一种面塑山
莲花
小鸟
福寿自来
莲花
枣山
小鸡
双鱼摆莲
四位艺人在切磋
王丽丽,原文化工作者,耀州区民协副主席,陕西秦绣第二代传承人。跟几个艺人,一起在研究切磋,争取把面塑做到最好。
四个艺人在切磋
四个艺人在切磋
蝶舞纷纷
这个像狗又像鱼
寿桃
蛇抱兔
小乌龟
这个枣山说法多
各地的面馍名目繁多,栩栩如生,老人们用她们的巧手,捏出一个又一个的造型,留下一段又一段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