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6月,雨薇和她的同学一样也离开了呆了七年的学校,可不同的是她的同学都走上了工作岗位,而她却选择了回家,回到了那片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故土。
难道雨薇是个差生,找不到工作?难道雨薇是个富家女,不用工作?难道雨薇心气儿高,不愿意从事那些看似不怎么体面的工作?这些揣测在后来都被证明是不正确的,事情得从雨薇上本科期间说起。雨薇从小就是班里的优等生,老师面前的“小红人”,还一直在班里担任班干部。刚上大学时,雨薇就凭借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当选为班里的班长,后来又顺利当选为学院学生会主席,在学校混的那叫一个风声水起:学院里认识人最多的是雨薇,学生工作干得出色的是雨薇,在同龄人中办事能力强的也是雨薇......由于雨薇大学期间保送的是本校的研究生,因此这种”优生“局面一直延续,直到研究生毕业。按照这个发展逻辑,雨薇应该是同级毕业生中最好找工作的,可是为什么最后她还是选择了回家待业呢?
很多事情会呈现”阶段性马太效应“即阶段性强者越强,在雨薇身上,这种效应在她上学阶段得到了疯一般的成长,这种成长给家长和周围的人造成一种印象--雨薇很优秀,但同时这种效应也给雨薇造成了自己很有能力的假象,甚至给雨薇的家人造成了一种负担:“我们家雨薇这么优秀,肯定能找到一个比别人‘更好’的工作.....”
在这些情绪的酝酿下,雨薇、雨薇的家人和雨薇身边的人都被这些假象蒙蔽,忽视了那个真实的雨薇,真实的雨薇其实正左右为难,陷入困境:外界的盲目认可助长了雨薇的“自信”;父母的肯定使雨薇不敢向父母袒露不快,多年来养成了报喜不报忧的坏习惯。这些都将雨薇置于悬崖边上,毕业季的雨薇希望将这种认可进行到底,在找工作的关键时段放弃了很多工作面试机会,专心投身于各种考--公务员、事业编、学校、教师资格证.....忙的不亦乐乎,因为在雨薇父母眼里,女孩子最好的归宿是有个体制内稳定的工作,从不违背父母意见的雨薇在那一瞬间也觉得父母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在前期的找工作中,自己确实也不止一次被企业中伤,或许企业中,“女企业”居多,“男企业”太少,在企业招聘人员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异性相吸”。一步步向现实的妥协使雨薇不得不隐藏起内心深处那颗萌芽的种子。
其实,并不是那些“顺畅”的经历给雨薇造成了盲目自信的假象,真正的雨薇确实比同龄人更谙世事,同时也由于从小跟随爸妈做生意的缘故,她较早地练就了察言观色的能力,并对商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学期间,虽然雨薇整天泡在学生工作中,但她并没有被牵着鼻子走,相反,学生工作开展过程中,使她有更多的机会同优秀的师哥师姐交流,向企业人士探讨经验,这些都更加坚定了她做企业的决心。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她还发现了一个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领域--餐饮,或许每个女孩子天生都是个吃货,并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深入餐饮企业,研究餐饮经营管理。可这些为什么在雨薇最后的选择中没有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黎明之前最黑暗,佛曰:“有因必有果”,暂时平静的背后是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如今的雨薇正在经历人生中比较拧巴的几个时段之一:当各种没通过考试的消息接踵而至,当雨薇一门心思想去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却因为城市选择问题被父母阻拦,当雨薇这样一个适工、适婚女青年却在家里晃荡,当父母一次次询问雨薇接下来的打算.....
是什么造就了如此境地的雨薇?是什么让一个活蹦乱跳,自信爆棚的姑娘像个霜打的茄子?雨薇到底应该选择待业接着各种考还是应该重拾信心,将心中的梦想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