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
被动式个人管理思考
逐渐发现,主动式个人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当你试图主动管理生活,反而会发现,生活逐渐失控。
事实正是如此,我们无力决定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必然要放弃一些事务的控制权,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到关键问题上,拿下关键目标。
- 完全主动式管理本身消耗太多的精力,可以说是一套昂贵的系统,采用这种运行方式,系统本身就会消耗大量的精力;
-
否定性命题
比肯定性命题
有更强的可执行性.例如,我们无法决定今天要做A、B、C,把这些事情全部做完,一旦开始做A,事实上我们无法决定何时结束。但是,我们可以决定不做A、B,只做C,而这样一个目标是可以完全达到的。 - 自律和执行力可以分开。自律可以定义为戒律,
不做什么
,不必要没有意义的事情一律不做。在这个基础上,做什么才是执行力
的问题。
有所不为
目前想到这些,其余的逐步添加。
生活习惯
- 不可因为琐事而改变生活的正常节律(吃饭、运动、休息);
- 不要在4.49之后呆在床上,不要在起床时思考问题;
人际沟通
-
不可让将合作伙伴置于悬空状态,如长久不回复;
即使不能及时处理,也务必秒回合作伙伴,力图使双方处于信息对称状态;
思维习惯
- 不为琐事而忧虑,如作业、考试、堵车等等;
什么不是琐事呢?- 家庭、健康;
- 合作伙伴;
- 影响长期财务、事业状况的决定;
工作习惯
- 不打疲劳战,累了就休息,以充沛的精力去碾压问题;
- 不要花太多的精力研究工具技术;
- 不要勉强去做时间、精力、财力以外的事情;
除非极端情况,时间、精力、财力以外的事情不要去做,专注于实现空间之内的事务才是最佳成长方式; - 不要在早上8.00以前和晚上8.00以后主动讨论工作问题;
过早或者过晚讨论工作问题,打扰伙伴的休息;更严重的是一旦开始了对话,就隐性地讲自己置于工作状态
,从而放弃了自己的个人空间。
富兰克林的案例
富兰克林的13条自律法则是众所周知的,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的大部分条目是告诫自己不要做什么,剩余的小部分CAI考虑最应该做什么。
- 节制:
食不过饱,酒不过量
。 - 缄默:
避免空谈
,言必对己或对人有益。 - 秩序:放东西的地方,做事情的时间要心中有数。
- 决心:该做的一定要做,做就要做好。
- 节俭:对人或对己有益才可用钱,
决不浪费
。 - 勤奋:珍惜光阴,做有益之事,
避无谓之举
。 - 真诚:
不欺骗
,有良知,为人厚道,说话实在。 - 正义:
不做不利于人的事,不逃避自己的义务
。 - 中庸:
避免走极端
,容忍别人给你的伤害,认为它是你应该承受的事情。 - 整洁:保持身体、衣服和住所的整洁。
- 冷静:
不因小事、寻常之事、不可避免之事而慌乱
。 - 节欲:
少行房事,除非考虑到身体健康或者延续子嗣;不要房事过度
,伤害身体或者损害自己或是他人的安宁与名誉。 - 谦逊:
效仿耶稣和苏格拉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