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对雨就有了一种别样的感觉。
记得小时候是在乡下舅舅家度过的。很多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从脑海中渐渐淡出,但每逢下雨,都会令我想起春日黄昏,舅舅家的鱼塘,毛毛细雨中,鱼儿在雨点砸出的圈圈波纹中摇曳着小小的身躯,吐着水泡儿,欢快地游到水面,远处的天空是轻柔的燕子,斜斜地在烟雨蒙蒙中掠过。长大后,一次读到杜甫的《水槛谴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不正是儿时记忆中那春日雨景最生动的写生吗?
时常感慨成百上千年前的那些文人大家,能把自然界最常见的雨描绘的那样生动,仿佛给了雨以生命和情感。我们从小就会吟诵耳熟能详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了了十来个字,胜过千言万语,把一个人的欢喜之心,落寞之意,哀伤之情叙述刻画的入木三分,让多年后的读者随着那些韵律的文字和诗人一同喜怒哀乐。
汗牛充栋和雨有关的古诗词中,最引起我共鸣的是蒋捷的《听雨》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三个人生阶段,三段听雨故事,三种听雨感受。少年轻狂时雨声是轻快地,中年奔波时雨声是悲壮的,待到年纪老迈,风雨历尽,憔悴枯槁的一生,悲欢离合谁也说不清,听那窗前的秋雨一无所动,任它滴滴答答,直到天明。
蒋捷的这首《听雨》词虽然凝重、悲凉,却很能体现我为了生活奔波在异地他乡寄人篱下的游子心情。
此刻,我坐在寂静的教室里值班,窗外是淅淅沥沥的风雨之声,我听到的,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