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内卷”这两个字,是在我们小区的芙蓉兴盛 超市里。老板娘的儿子和儿媳在看店,夫妻俩在那里对着笔记本电脑在谈话,我听到“内卷”两个字,便问是何意?
老板娘儿子跟我解释半天,我还是没怎么明白。他大致意思就是说本来蛮简单的一个事情,大家争着非要搞得花里胡哨花费心力去尽善尽美。
第二次听到“内卷”,是从妹妹口中说出。妹妹说他儿子在中山大学读研,现在为了博得导师青睐,吸引关注,加倍努力。有一天在实验室站得太久,后来移步抬脚时,脚已经麻木没知觉,跌倒在地,把脚背都扭伤了。你努力时,别人比你更努力,努力后也不见得达到预期效果,身心俱疲。
“内卷”开始是一种文化模式,发展到最后的样子,是没办法稳定或者变成新的模式,只能在内部变得越来越复杂。
在网上用这个词形容非理性竞争或者被逼无奈的竞争。现在的意思就是同一个行业的人都在拼命努力,想抢到有限的资源,结果每个人得到的好处与付出不能成正比,还越来越少。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举例来说:
1、很多人在一个剧场里看表演,开始的时候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很安静地看表演。为了视野更开阔,有人站起来看,周围人一看形式也跟着站起来看。然后更多的站起来看,还有的站在座位上面,导致观看体验越来越差。
2、比如一亩田,一个人种产出九百斤左右粮食,已经是边际产出的最大化。但为了精益求精,继续增加投入,结果产出并没有明显增加。
3、部门经理每月要做PPT数值,各个部门简明清晰地说出自己做了什么,简单有效。后来有的人把自己的PPT做得非常漂亮,得到老板的赏识,其它人为了不被比下去,纷纷找广告公司设计PPT,甚者连自己一个月工资都不要了,找最顶尖的设计师做出动画效果,结果PPT对工作帮助不大。
现在的“教*育内卷”“职场内卷”“美容内卷”“消费内卷”诸多行业内卷,都是不健康的表现。竞争有点过头,压力也变大,做事效率反而变低。
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竞争,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别太内卷了。保持好良好心态,人生苦短,过好自己有意义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