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当时听爸妈的话就好了,现在就不会这样……”
“如果当时我不那么多猜忌,我们早就结婚了”
“如果当时我选择另外一个专业,现在就不会这么难找工作了”
“如果当初按照我的意思来办,早就成功了”
……
生活中总有那么多关于如果的感叹。
如果真的有如果,让你再重新来过,你又会选择不一样的选择吗?不,大部分人还是会固执己见,选择你正走的路。因为,所有你当初的选择都是内心对其他机会的不确定,或者说你不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没有对自己选择的想法所产生的结果而承担责任的信心。
写这篇文章,大部份其实也是为自己而写。因为我正先后经历着失恋和失业。失恋带来的苦楚我早已品尝;接踵而来的是主动选择的失业。
人生芳华28,却因世俗的观念和社会偏见,不得不走上相亲之路。从24岁第一次相亲开始,四年哗然已过,依然孑然一身。我所坚守的宁缺毋滥,应该是大多对爱情仍有理想的青年人的坚守吧。我们也曾热切的希望遇到一个可以共守一生的伴侣,一起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嬉笑怒骂皆是生活跳动的音符。现实总是会在适时的时候给你一个耳光。毫不客气的说,有部分男性就是为完成父母所谓的期许,传宗接代,用新娘来代替老娘照顾自己的起居饮食。毫无感情可言。你不仅要洗手作羹汤,还要赚钱贴补家用,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稍有不当就被扣上“不贤惠”的帽子。更有甚者,尚未结婚便要求女方需带多少人民币作为嫁妆等等。当然,我所经历过的远不止这两种类型。如今的婚恋市场仿佛都是明码标价,男女双方都被贴上诸如“月薪上万”、“有房”、“有车”等等标签,粗糙而简单。仿佛这些条件达到,那那个人本身的气度学识,品行样貌都一定很优秀。
母亲一直在我耳边叨叨“再不结婚,马上三十了,过了三十岁,想找都找不到”。焦急的语气让我内心闪过一丝无奈和自责。这样的话语,是成千上万青年男女所不陌生的。在城市里,生活的压力,工作的紧张,地域的限制,各方的攀比,让原本就紧缩的业余时间和可支配经济捉襟见肘。很多人只能在自己的天地里忘情兴叹。请父母们相信,我们是渴望婚姻的,但,我们更渴望爱情。
如果时间倒退,我依然不会选择之前遇到过的男生组织家庭。这是对我自己未来生活的负责,也是我对爱情的坚守。
工作占据了我们人生的三分之一。也几乎占据了每天的二分之一。我们大部分人没有混吃等死的资本,因为在城市除了你呼吸的空气不要钱,每天一睁眼出门,任何东西都需要金钱支撑。所以,我们需要工作。需要工作来获得价值满足感,获得衣食住行的来源,获得社会的认可。没有了工作平台,我们可能什么都不是。
国家是在提倡“实业兴国”,但不得不说,在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金融和互联网行业对实业的不断冲击,再加之实体企业内部问题,实业经济不断萎缩,已然失去半壁江山。我所工作的公司,某‘中’字开头的企业业已撤资,公司资金告急,在公司坚守四年,看着公司一步步萧条,自己犹如温水煮青蛙,年头可以望到年尾的现状。深怕自己也会如企业一般走向灭亡。迟疑许久,毅然裸辞。虽领导后续几经挽回,我已不想再回头。
五年未出社会求职,地覆天翻。招聘网站上充斥着浮躁和各类行挂羊头而卖狗肉之企业。毫无诚信可言。加之对适龄未婚未育求职女性的歧视,让人愤慨不已,但我不得不适应。赋闲在家两月有余,表面风淡云轻,内心实已焦虑不堪。母亲的唠叨又一次上场。但是,我依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如果时间倒退,我依然不会选择慢水煮死。这是我对自己未来人生的负责,也是对自己人生的坚守。
所以,如果真的有如果,让我再重新来过,哪怕是犯错,我也不要什么如果,我要的是在理清现实之后,确定目标,依然奋力前行的勇气和决心。因为,这世界没有如果。
年轻,就是不断尝试的一个过程。
加油,我们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