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就想说说红包那点事儿。
01
年前我就信誓旦旦跟儿子承诺,过年给你封个红包吧。谁想到,已经尝到打工甜头,底气十足的儿子一脸无所谓,“不用,你自己留着吧,我有钱,刷卡就行。”
WHAT?不是在说红包吗?
小小年纪就在国外生活的儿子,又碰到一位不讲究仪式感的糊涂妈,对红包一点敬畏和好奇心都没有,做妈的着实有点伤心。
其实,身在海外的华人,在这个充满浓郁中国味道的节日,多少是有点尴尬的。学校、公司不放假,街上圣诞节的装饰已经撤得无影无踪,代表喜庆的中国红,只有去华人扎堆的商场,才能看到一些些。
就连吃顿像样的年夜饭,比如我家,也因为家庭成员简单,儿子忙于学校和课外活动,而妥妥地被遗忘在脑后了。
请告诉我,年味儿在哪里?
所以,这个说好的红包,最终也只是一个看不见的“承诺”而已。
可是,我明明已经准备好了一打各种风格的红包封的。
估计等到猴年马月,也用不完手头的这些红包封了吧。
02
小时候过年,我们老家可没有红包这个概念,无论是谁,说起来都是直白的三个字:“压岁钿”。
隐约记得要到90年代以后,才出现真正印着吉祥话的红包。讲究些的长辈,会特意从银行换一些崭新的,最好是连号的纸币,放在红包里。
吃完年夜饭以后,大人假装一本正经地坐好,通常有旁的大人在一边引导,小孩子装模作样地向大人作揖磕头,然后红包拿来,大人小孩哈哈齐开怀。
要的是这个仪式,在意的是那一刻几世同堂的浓浓亲情。
通常,红包是长辈给晚辈,结婚的给未婚的。孩子们拿红包自然是欢天喜地,大人们很多可就是有苦难言了。
家里亲戚孩子多的,发一圈下来,不吝多少,花出去一个月的工资也不稀奇。当然,有时候,压岁钱也会神奇地转一圈,重新回到自己的口袋里。
孩子们前一秒还满心欢喜,后一秒就被爹妈各种哄骗,“妈妈帮你保管哈”,“我帮你存起来哦”,稀里糊涂就把压岁钱交出去了,然后过段时间,就莫名其妙充了公了,再也要不回来了。
很忧伤,有没有?
03
我小时候那么期待的红包,怎么我的下一代就满不在乎了呢?
或许时代不同,文化习俗、思维方式也自然会有所变化吧。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这样的传说:
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
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给孩子玩。
孩子玩累了就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可是他们不知不觉也睡着了。
半夜里“祟”化作一阵阴风吹进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准备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跑“祟”的事告诉了大家,然后一传十,十传百,邻里乡亲们都学着做,孩子果真太平无事了。“压祟钱”的习俗也就这么传开了。
原来,小小的压岁钱,承载着长辈对晚辈满满的祝福,寄托着保佑下一代健康平安的祝愿,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这个意义,在一年又一年除夕的欢声笑语中,不经意间就慢慢淡化了。
小时候,物质不富裕,家里孩子也多。每人给个5块10块的,小孩子都当个宝,自然十分珍惜。后来,大家庭慢慢演变成小家庭,几代同堂的情景不是每年春节都能遇到,那种仪式感逐渐消失。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平时孩子们就有花不完的零花钱。春节的红包,也就变得习以为常。
如果我把这个传说,和红包的前世今生告诉儿子,不知道他又会有什么反应,会不会配合我演出好一点?
04
给儿子献爱心受挫,只好转移战场,上微信显示一下存在感吧,看看电子红包领域是不是可以另辟蹊径,另有收获。
国内的大年三十,北美的周日,几个微信群里逐渐热闹起来。很多沉底多时快被遗忘的群,突然之间就加入了僵尸复活大赛。
红包的诱惑力不可谓不大,哪怕只是一毛两毛的,也能成功钓到深度潜水者。客气的上个摇头摆尾的卡通小人,表示一下谢意。
有那高冷范儿的,伸手秒抢后继续不动声色地潜入群底,连个泡泡都懒得吐。让人忍不住怀疑,是不是屏幕那边安装了机器手,在各个群里精准扫描,专替主人snatch红包?在这个AI快横行世界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但即使这样,尴尬也是存在的。在一个同学群里,揣着抛砖引玉的小心思,我默默扔了一个拼手气的红包。
不知是金额太少,不入财大气粗的同学法眼,还是人到中年,再也看不上这种幼稚的游戏,或者大家的作息时间参差不齐,总之,应者寥寥。
过了一天,红包竟然有剩余,无人认领被退回了!!想送红包还送不出去了,真是旷古奇闻。
当我哀叹自己的人品,赞叹同学的高风亮节时,猛然想起,之前有同学吐槽过,火遍宇宙的微信红包,在海外还真不一定好使。
没有国内银行卡就无法绑定微信钱包,断了财源,红包只能出不能进,总有钱荒的那一天。于是,很多北美的同学,只能放下自尊,到各个群里,企盼下红包雨,能抢多少抢多少,以此充实自己的微信钱包,才能继续在群里hold住自己的面子。
这边厢,我们这群人还在不痛不痒地玩着微信红包,那边厢,高水平的红包大战已经帅出天际了。
2019年春晚,财大气粗的百度获得独家参与央视春晚红包互动的权利,准备了四轮,共计19亿现金的红包派送,观众通过10数款百度App参与互动,实时抢夺红包。
抖音、支付宝、腾讯等其他互联网公司也不甘人后,各种花式抢红包的玩法,直炫得人眼花缭乱。网络一片疯狂。
这叫我们大洋彼岸的海外侨胞、国际友人们情何以堪?
春节到了,不是我们不想轧闹猛,实在是被国内同胞们,被快速发展的电子红包技术,给无情地抛弃了呀。
05
所以,我们还是踏踏实实地玩自己特色的春节吧,吃不着葡萄绝不说葡萄酸。
谁说我们海外不发红包的?不然,英语里的“red packet”和“lucky money”怎么来的?
本地的商家也猴精猴精的,春节的热度不蹭更待何时?很多购物送红包活动纷纷被推出,积极怂恿人们剁手。
在好多国人热衷于过洋节的同时,外国友人们也对中国文化和节日表达了浓厚的兴趣。
不失时机地给华人社区拜年、拉好感,是政治人物们在中国春节时不二的选择。
相比较电子红包的高高在上,可能还是摸得着看得见的“福钱”更来得踏实接地气吧。
电子红包抢不到,实实在在的“红包”我们总还是拿得到的。
嘿嘿,我最后还是没忍住酸了一把。
关于红包,你又是怎么看的呢?今年过年,你收了多少红包呀?
点好看,说出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