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我很颓废,一天的生活没有一股干劲,像是一潭死水,只是偶尔泛出一些泡。每天的日子很没意义,我上着二流大学,读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心有不甘,可在行动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矮子。懒散的日子过习惯了,人真的很容易就此废掉,再配上人类强大的安慰内心的功能,想必这一生就这样徒劳无功地度过了。
当然这样的想法有些偏激,可是对比高中的我,现在的自己完全不像样。高中自己虽说成绩也不算拔尖,可是和老师关系都特别好,经常和老师开玩笑,上课认真,下课不懂的问题就立马去问老师。这样下来,每天的生活充实、开心,还有要好的伙伴一起奋斗。可是现在的自己已经成为一条咸鱼。
心里觉着这样的生活没有意义,产生一种强烈的想改变的欲望。我便开始在知乎上搜索相关话题,想看看别人是如何改变、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
一个答案瞬间击中了我的心,我突然明白自己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咸鱼的。因为我每天做的事情绝大多数都是高刺激、低成本、半衰期(效果持续时间)短、收益低的事情,类似于看综艺、看韩剧、不停地刷知乎这类的事情。而且当你做惯了此类事情之后,你就会慢慢被一些类似于空虚感、寂寞孤独的感受侵蚀。整个人就像一颗被白蚁噬空的树,虚有其表,但内心却是很焦灼的。
他的答案告诉我,做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你为什么而去做,你的动机是什么,你的预期是什么。很多大学生做一件事情,很大的原因是跟风随大流。他报了这个社团,我也想去试试;他考了这个证书,哪怕这个证书对我没什么用处,也想去考考。很多事情都不经大脑,不去思考。可怕吗?太可怕了吧。
他说排除生活中的一些最基本的事情,比如刷牙、吃饭,买衣服等这类事。我们可以对剩下的事情做一些理性的分析。从以下五个方面:
预期
时间
成本
见效时期
半衰期(我把它理解为你做这件事情之后,带给你生活的影响随时间衰减的速度)
可能风险
可能的额外收获
看到这个,我想的是学数学的人就是牛逼,能把很多事情的分析都变成一个理性分析的模板。看到这个表格之后,我就赶快想了想我每天所做的事情,认真分析了一下,发现自己做的事大都是半衰期短、见效时间快的事情呀。对于像学习一门课程、一项技能这类花费时间长,见效慢的事,我是多么地沉不住气,想走捷径,快速成功。而这类事物就是见效慢,急死你。
我觉得自己应该认真地选一项能够有高收益、长半衰期的事情来做,这样自己会慢慢适应这种充实的生活。我选择了学习英语这门学科。英语是典型的需要日积月累的学科,而你学好之后带来的收益很大的一门课程。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一点点地积累。
我要开始努力地改变自己的生活,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加油喽。你还年轻,又有什么事情不能从头开始的呢。 对了,这个答案是曾加在“同样是姑娘,为什么差距这么大?”问题下写下的内容,大家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