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因为某些“偏见”,中间停了几年没怎么看《十三邀》,直到第七季才重新开始看。第八季更新看完后,开始一季一季往回看。
第四季,对话——许倬云。
记录下许先生说的一些话。与君共勉之。
现在世界全球化的问题是:人找不着目的。
找不着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于是无所适从。
尤其现在的网络媒体,每个人彼此影响,但是难得有人自己想;听到的讯息很多,不一定知道怎么拣选。
——(关于“赛”和“德”)
赛先生,得到的内容是,天下肯定的、正面的,一切都照着规矩做的。但那以后就对科学有个迷信。科学变万能,科学变成符咒。
科学不是。科学是一种追寻的精神。
德先生,他从来没有拿自由、民主两个之间的差别,平等、民主之间的差别,其中的弊病。德先生,“德”到哪个地步?(胡适先生)没有提醒其中的复杂,过于简化了。
——(许知远:这个什么时候会过去呢?)
要里头自己喘得过气来了,里边自己养,能仰着头。
说我不怕这个、不怕那个。
要人心之自由,胸襟开放。
拿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
要有一个远见,能超越你未见。
设想我没见到的地方,那个世界还有可能什么样?
但是,今天的教育,不能教育出这种人来了。今天的教育,教育的是凡人、过日子的人。今天的文化,是一个打扮出来的文化、是舞台式的文化、是个导演导出来的文化。而今天,日子过得太舒服,没有人想这个问题。人这么走下去,也就等于人变成活着的机器。
——(许知远:那怎么应对这样的时代呢?如果一个人不甘心,但他力量又这么微薄,他怎么应对这样一个潮流,怎么自我解救呢?)
我们人要找归宿,要找理想境界。
(以《水浒传》为例)
所有的追寻、理想、义气、欲望,到了最后,是虚空。所以,我对人的理解是这样子:山谷里面花开花落,没有人看见它,那花开花落,白开花、白落。因为它不再我们理解的世界里边。所以今天看到黑洞能拍照了,我们才晓得黑洞那是什么,这时候我们的宇宙知识,就多了一大块。所有我们知道的或者肉眼看见、或者用机械的眼睛看见、或者用推理的眼睛看见、或者用理论的眼睛看见,我是跟着这个,年鉴学派的思考。年鉴学派错用了“年鉴”的名字,年鉴学派的人的眼光,就是要超过年。
我的历史(观):个人的地位最小,最短是人。比人稍微长一点的是政治、比政治稍微长一点的是经济、比经济稍微长一点的是社会;时段最长的是文化,更长的是自然。我们过日子,总是注意到,人跟自然的变化同步进行,以至于到诗词歌赋。中国人注重的就是这个“气”,这个气是天地之间的正气,这个气是每一个人身上,都可以禀赋到一点。这个气就是“神”,不是具象的神,不用祂来吩咐你,是你自己培养自己。一个人拿宇宙的变化、人事兴废,通通融合在人的情感里面,这种情绪、这种气派,就是我讲的“人找归宿”的问题。
人自己(觉得),我是宇宙之间的那个人。我不自尊,谁能尊敬我?这可能是中国人能够在一切条件都不好(的情况下),可他能挣扎站起来(的原因)。
往里走,安顿自己。
只有失望的人、只有无可奈何之人,他会想我过日子为什么过。
看东西,要看东西本身的意义,不是他的浮面。
想东西,要想彻底,不是飘过去。
这个是难得有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