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社群营销的浪潮兴起,自己也进过一些微信群体验过。然而你们建立的真的是社群吗?唉,我不禁为这些辛辛苦苦运营“社群”的同志感到忧虑。
为了防止更多吃瓜群众受蛊惑入坑,我必须强调:
——别以为拉个微信群就是社群,关键是下面这五点:
1、别瞎跟风——什么是社群,什么不是?
我认识的一个CEO,曾计划建立N个“羊群”,哦不对,“社群”——来剪羊毛。他的逻辑是,我用礼品把他们吸引到群里来,然后我就可以让他们买产品,他们又去推荐身边的人进群、继续买产品……然后再建个商城让他们到商城上面去买产品……
对此我只想说:买你妹。
成立社群的根本条件是——这一群人有着共同的梦想,他们为了这个目标而聚集在一起,互相取暖互相帮助,不断朝着理想的结果靠近!
你拉一群人,结果打着“赚光光他们的钱”的阴谋——以为人家真的是小绵羊,那么容易上当的么?结果不出所料,没两个月,这个CEO就灰溜溜的跑了,再也没回去上班。“羊群”计划惨不忍睹,CEO同志壮志未酬。
2、输出价值——决定社群的生命力
前面说到,建立社群是为了实现某个梦想。
那么逻辑就很清楚了:
1、社群为成员创造价值(或者社群成员自己主动创造价值),帮助社群成员实现梦想,所以他们愿意留下来持续受益。
2、社群为社群之外的受众同样输出价值(通过社群成员分享、或者公众号等自媒体传播),吸引新的“追梦者”进入社群。
如果拉一个群,天天里面喊着“给我投个票吧谢谢”、“今天本店活动优惠价998”,或者各种刷表情图,时间长了此群必死。除了耗费手机流量,请问它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反之,我举一个我自身经历的例子。
我不久前加入一个“晨曦早起团”群,只有十几人,但是每天早上成员都打卡问早,晚上问安睡觉,分享早起、健身、精力管理的心得。我们互相之间很快就熟悉起来,甚至会互加微信,交流经验。
哪怕人数再少,这样的群也可以算作是“社群”。而且我们可以说,他是有生命力的。
3、打造产品——社群商业化的良方
社群商业化,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毕竟运营一个社群,尤其是成规模的社群,是要耗费不少人力物力财力的,不商业化难以持久。
从现有的案例来看,在打造社群之前,先打造产品,是社群成功实现商业价值的关键。
1、一切都是“术”,只有产品是“道”。因为产品本身的定义就是“满足用户需求”,换句话说,就是要实现(部分实现)用户的梦想嘛。这和社群的基因——拥有共同的梦想,是契合的。
2、先有产品,再通过社群作增值服务,顺理成章。比方说现在很多的在线课程都会成立社群组织,互相敦促学习。当然,大部分传统企业的产品,比如说电冰箱之类的,可能就不适合通过社群来连接。
3、通过社群运营,促进用户二次消费,实现持续盈利。用户在这里感受到了群体的火热氛围,享受到“朝着梦想前进的快感”,实现重复消费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了。
有价值的产品,有温度有连接的社群,二者协同促进,岂不美哉。
4、反馈机制——用户体验是王道
上面提到,如果我们总感觉在群里被刷屏、被打扰、浪费流量浪费注意力,我们就会退群了事。这叫做“负面反馈”。
如果一个群大家也不聊天。偶尔群主说我们来聊聊xx好不好,也没几个人搭理。慢慢的,我们也觉得挺没意思,可能也会默默删掉。这叫“消退”。
那如何才能让社群用户乐此不疲,长期保持活跃和黏性呢?
答案是——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
让他感受到离目标在靠近。
让他感受到群体的温暖。
让他每次在交流中获得成长与提升。
让他觉得每次群活动/群话题都有新意,有创造。
……
消除负面反馈,通过“干货分享”、“大牛直播”、“有奖互动”、“线下聚会”等各种活动让用户获得正面积极反馈,鼓励成员总结、分享、传播以提升参与感(也形成二次传播),这样一个群才能长久保持活力!
5、形成品牌——助力社群腾飞
这里说一说“秋叶PPT”的例子。
我们知道PPT是一个比较小众的话题,大部分人在职场上也是偶尔用到。但是秋叶的一个策略,让“秋叶PPT”社群长盛不衰、火爆非常。
这个策略就是——把每一个活动都打造成品牌。
“群殴PPT”,是“秋叶PPT”推出的,企业提供PPT初始素材,成员修改并投稿评选的一种活动形式。
第一期,只有少数成员参加,影响范围并不大。第二期第三期不断完善流程,优化细节,开始有热量了。而到现在,“群殴PPT”已经获得了腾讯、百度等多个知名企业赞助,形成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和品牌体系,每一期的曝光都达到百万级别!
形成品牌势能,对社区运营非常关键。
具备品牌意识,才能完成底蕴的积累,连接更多有能量有资源的人。
打造出品牌口碑,才能获得更广泛的关注,吸引更多高质量的新人加入社区。
最后总结:
1、社群经济还会火下去,火很久。
2、社群模式能大幅度提高某些领域的效率。但是,社群并不适用所有领域。
3、网络技术升级、流量成本进一步降低之后,社群中的视频直播分享模式将成为主流。
4、社群配合好内容,做好互动是核心。
最后推荐一本新书《小群效应》。
《别以为拉个微信群就是做社群,关键是这5点》第二版,首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