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七一前夕,我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一位已故的老党员。
他很平凡,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不平凡,他很普通,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到不普通。
他是北方人,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就拿他从军时的战绩来说,曾打过鬼子,曾参加过著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其间荣获的荣誉勋章和证书更是不计其数。
全中国解放后,为保家卫国,他一直坚守在边防的第一线。四十多年前,他带头响应国家号召,从东南沿海转业到西部贫困地区,投身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去。
无论是在残酷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的建设时期,无论是从北方到南方,还是从南方到西部,在他身上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抹之不去的伤痕。然而就是这一次次的伤痕和严峻的考验,却铸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
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几十年如一日,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心系着国家,心系着人民。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使命。
他在职在岗的时候,时常会重温入党时的誓言,他说,这样可以随时随地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己,让自己的头脑始终保持着清醒。在他办公桌的玻璃板底下,始终压放着一张入党时宣过誓的誓言。
他走后,在他的追悼会上,当他生前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在介绍他从解放战争到和平建设时期先进事迹的时候,在场的人无不为他的平凡普通事迹而感动,无不为他的清贫如洗而羞愧。
他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地留了下来,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
记得那年,他刚从部队转业时,正好赶上国家统一分配。他所在的团部当时正好有两个转业名额,分配到西部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工作。他接到通知后,二话不说,欣然领命,按时到地方报到。事后他才知道,另一位战友没来报到,而是转业回到了自己富裕的家乡。
转业回老家,是所有当兵人的愿望,他在心里也曾经想过,毕竟那里是自己的家乡,毕竟那里有自己的亲人。但事与愿违,他没有怨言,也没有后悔过。因为他深知贫困地区需要他,贫困地区的人民需要他。今生能为贫困地区的人民做点事,是他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
从军几十年,突然转业到地方上工作,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对于他来说是一次全新的考验。他没有退缩,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作中他任劳任怨,但凡苦的累的难的工作,他总是挺身而出。
有一年,他亲自带队去最边远最贫困的乡村驻村抓示范点。就在这时他先后接到了,来自北方家乡的加急电报,母亲病危。为了工作,为了坚守工作岗位,他强忍着悲痛,选择留在了工作岗位上。
地方上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让他很是头痛。但他身为重要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始终坚持党的原则方针政策,从不会为他人或自己或自己的子女们谋取任何的私利。
有一次,他的一位同级别的人提醒他,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你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力,把你的子女安排好,解除后顾之忧。并且还说,他十分乐意为他提供一切方便。然而,这位同事的好心好意,最后却被他婉言谢绝了。
类似于这样的人,这样的好事,后来还有很多,但他一直都没有松过口,更没有违反党的原则。在他的子女中没有一个,是因为他或他的关系进入好单位,或进入重要职能部门工作的。
直到他离开人世的时候,他的子女们仍是下岗职工,每月仍领着微薄的工资度日。更令人惊讶的是,他走了以后,人们才发现,他手握实权却清贫如洗,即使这样,但他的党费却从未少过一分钱。
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家睡的双人床,还是七十年代初期,简单拼凑而成的铁架子床。他家的衣柜,还是六七十年代使用过的长方形的皮箱和樟木箱。他家用的桌子,是过时了的四条腿三个抽屉未上过漆的木质桌。他家的房屋面积狭小,黑暗潮湿,拥挤不堪……然而这些具体的情况和困难,他从未对人言语过。
更令人泪奔的是,在他父亲病危去世时,为了改制,为了稳定,为了顾全大局,他强忍着悲痛,毅然决然地留在了工作岗位上。
他时常说,他有今日,比起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们来说幸运多了,他能活到今天,能为党的事业继续工作是他的荣幸。他还说,在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中,自已没有倒在敌人的枪口下,在和平建设时期岂能被眼前的一己之私所击倒?一心为公是他一生的追求,他不能因此而动摇而改变。
他很平凡,很普通,但他又是不平凡,不普通的。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他没有辜负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职责和使命。
在战争年代他做到了,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也同样做到了。就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对的起牺牲的战友,对得起党员这个光荣称号!
唯一对不起的就是他的家人!这也是他今生今世唯一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