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个汉字的优势半球是右脑,双字词是左脑:曾志朗(1979)研究发现,在速示条件下,中国人对汉字单字的处理表现为右半球优势,而对双字词则是左半球优势。他认为这是由于单字的形符性特点。被试倾向于把汉字知觉为整体图形,而对双字的认知由于增加了判断的难度等则倾向于言语加工,表现为左半球优势。
实验者还发现可能由于长期使用汉字,使中国人在处理视觉性语言材料和非语言材料的信息时,渐渐形成了两脑均势这一特殊的认知模式。
右半球优势:日本有人以日文作为材料对日本人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日文中属于表音的假名在右视野(左半球)辨认得较好,而对日文中的汉字则是在左视野(右半球)辨认得较好。
郭可教等(1985,1986,1989,1990,1992)所进行的一系列临床研究也证明了中国人在汉字处理上是左右脑并用的论点。他因此提出了汉字是“复脑文字”的观点。
他认为大脑对汉字的加工处理方式不是“语音编码”或“形态式编码”单种方式而是两种方式兼用。他还进一步提出:
中国儿童不需要所谓的“右脑教育”,因为学习汉字本身就能开发右脑的潜力。
汉字对大脑两半球特别是右半球具有激活效应,可以有效地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对认知活动有积极的影响。
科学地揭示汉字学习与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关系。为此,我们(1996)在一项研究中采用相关实验研究与因果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二、三年级儿童进行了研究。
此外,高尚仁(1986)通过对书写者书法过程中的脑电活动进行描记和测量,首次发现书法对书者的脑电活动率有明显提高,大脑右半球脑电活动又明显高于左半球。
从目前大量的研究结果看,由于汉字的独特性及其信息处理方式的特殊性,使得汉字与大脑机能的关系表现出一些和拼音文字不同的特点。特别是汉字学习可能有助于大脑右半球功能的发展这一点对于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右脑教育”论是通过研究拼音文字与大脑机能关系而提出来的。
“右脑教育”论认为目前学校教育是一种左脑教育,忽视了右脑的开发,而创造性思维和直觉思维又是右脑的特长,因此要加强对“右脑”的教育。从汉字与右脑的密切关系来看,“右脑教育”似乎不适用于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中国儿童,况且,对于正常人来说,大脑是两半球协同活动的,因此,我们更应该提倡和强调大脑两半球的协同活动,而不仅仅是右脑或左脑教育。
汉字不是绝对的抽象的语音符号,而是既包含有抽象的语义,又有形象的类似图画的结构。大脑两半球对抽象信息和形象信息的处理有机能上的分工,所以对汉字表现出两脑均势现象,即以认知图形为主的右脑对于图形性很强的汉字也有相当的认知能力。
大脑两半球功能是不对称的,是有所分工的。从信息处理的内容来看,左半球主要处理语言材料,右半球则主要处理非语言材料。从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来看,左半球是分析性的、抽象性的、符号性的、时间性的、逻辑性的和理智性的,而右半球则是综合性的、形象性的、类推性的、空间性的、直觉性的和情绪性的。
第一,有关左半球是语言优势半球,右半球是非语言优势半球的认识模式可能不适合于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这也说明文化因素特别是语言文字因素对大脑机能的发展与变化是有明显影响。
第二,所谓“右脑教育”的提法可能不适合于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中国儿童
结果表明,汉字学习水平与儿童综合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类比推理能力之间均存在密切关系,汉字水平高者在综合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类比推理能力等方面较汉字水平低者高,而汉字学习水平与分析思维能力却不存在密切关系。
同时研究还进一步表明,汉字学习有助于儿童综合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的发展与提高。这说明,汉字学习有助于儿童大脑右半球机能的发展。
我们从不讲什么脑开发,但学习汉字对孩子脑发育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