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说凡事心态放好,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纯粹就是鸡汤,一点用都没有。但我不这么认为。
心态我把他理解为你对事情的看法,同件事不会因为你的看法就改变一些客观事实,就像沙漠里的半杯水,你是觉得只剩半杯水,还是觉得还有半杯水。
这两天我经历了从糟糕和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转变,最后感受到了从内而外迸发出的力量感。
1.阻碍行动的糟糕心态
好和坏的心态,就像两个小人在脑子里打架,哪边赢了你的行为就会往哪边走。
为什么糟糕的心态你阻止你行动?
在带班期间,聊天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碍于不擅长聊天自我定位,没办法好好完成好的沟通,导致我跟同学的距离疏远。
潜意识认为我只要完成任务就好,殊不知完成任务的结果就是距离疏远,最后当然就是指标不够好。
遇到一些不是很热情的人,我潜意识会包装自己,也就是假正经,生怕别人对我有什么误会。
结果就是朋友说我:聊天聊得比机器客服还差。
纠结于别人的眼光,敞开不了心扉,自然是越做越差。
所以不要以不热情的自己,期待别人对你热情。
转换到好心态,又有什么神奇功效?
2.促进行动的良好心态
之前提过鼓励的力量,实际别人的鼓励就是增强你的自信把一件事做下去,而良好的心态就是如此,给自己一份信心做下去。
今天听了不少朋友讲很多关于如何去沟通的方法,这些方法不是没听过,但却不一定实用,比如经常说的要把对方当朋友,这种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懂,但精髓在于你是不是真的能一开始把一个陌生人当朋友。
如果能,其实你跟朋友沟通也没遇到过什么障碍对不对?关键在于你心态上能不能真正接受。
《终身学习》提过:作为成年人,我们完全有能力改变自己的情绪,只要我们愿意。
我想说:作为成年人,我们完全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心态,只要我们愿意。
所以我也尝试了一下,以不怕影响训练营好评的心态撒开去干,毕竟我表情包比较多啊。
放飞自己,用最真实的自己去聊天,想不到效果出奇的好,本来三天没回复过的人也能聊上几句。
这就是真心换真心,热情换热情。
那我是怎么突然想通这件事的?
3.良好的心态是做自己
我收到很多建议和鼓励,但嘴在你身上,最终能帮你的只有自己。
所以我给自己找了一个做这件事的意义,“意义”是驱动你做事的原动力。
我们班有个同学,是一位关注残疾人的特教老师,她来学习写作的意义就是用文字让这群人得到更多关注,但起初她也是很忐忑不安,怕自己做的不好,在给予鼓励和聊到写作意义后,总是会信心满满去完成每天作业,写得差又如何,起码我们都在路上。
这就是我想说的赋予意义,做自己想做的事,让你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勇气去做这件事。
今天老师跟我说,平常心+初心+开心=自己。进入社会后,条条框框束缚着我们,做自己是一件奢侈的事。
《当下的力量》一书提到:外部世界的旅程可能有一百万步,内心世界的旅程只有一步:当下正在迈出的这一步。
那你有多久没做过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