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单?有多丰盛?
忘记在哪里被安利的《极简》,本来和其他几本一起放在书架上。正好我前两天搬宿舍,面对小的像块豆腐一样的新宿舍和几大箱不知怎么安置的行李,我在仓皇逃回家之前,决定带着这本书上路,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一些收纳的方法。没想到,一口气竟看完了一半,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作者乔舒亚也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收拾自家堆积如山的车库)下,接触到极简主义,然后坚定的在践行和宣扬极简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乔舒亚首先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一家人是如何走上极简主义的道路的,随后,他对极简主义的生活理念进行了详尽的介绍。结构很清晰,同时不同的部分之间也有很好的衔接,行文流畅,作为一本指导性的读物,非常和我的胃口。
看完之后,我特别兴奋,觉得这是很值得尝试的一种生活方式,还兴奋地给周围人安利了这本书。关于极简主义的一切细节,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我不打算再用我自己的语言把书中的框架复述一遍,只想分享两个我印象最深的点。动笔写读后感的时候,已经过去差不多一周了,其实一些细节已经有些模糊了。但是仍然有一些印象非常深刻的东西,我想这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
有边界的生活
我很喜欢乔舒亚在介绍极简主义时提到的“边界”的概念。 所谓边界,就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限制,来帮助我们确定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不需要的。如果没有限制,我们将会永远停留在“拥有下一个我才会满足”、“下一个会更好”的幻想中,而永远不知道如何去好好欣赏、充分利用已经拥有的东西。极简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
充分利用已经拥有的东西,让他们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你“只能”拥有有限的东西的时候,你一定会倍加珍惜。
大多数人生活中其实充斥着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目前我也一样。我想,这就是没有为自己建立起边界的结果。极简主义并不是提倡人们回到原始人那样什么都没有的状态,而是学会为自己建立边界,学会问自己 “我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个东西?”。乔舒亚提供了一个检验自己是否真的需要一个东西的方式:把这个东西收起来,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乔舒亚建议29天,至于为什么不多不少,书里有答案哦),试着过没有这个东西的生活,看看自己是否可以忍受。
我本科的时候特别喜欢村上春树的小说,一口气买了很多本,看完之后也都不舍得扔,本科结束搬到研究生宿舍时,我觉得未来自己还可能在某个时间再拿起来翻翻。前两天再搬宿舍,我发现这些书原封不动在我的书架上躺了两年,这次,虽然有些心疼,但我还是咬咬牙把他们“抛弃”了。乔舒亚认为,这些不需要的东西实际上会占用我们的心力和认知资源。一方面,这些东西会占用我们的空间,给我们整理房间带来额外工作,这一点我在要搬家的时候有着切身体会;另一方面,过多不需要的东西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和焦虑,拥挤的空间会让人心烦意乱,同时,过多的东西会让我们分心,例如生出更多的攀比心等等。而这其中更深刻的理念是,明白自己想要的,果断的砍掉无用的枝枝丫丫。这让我想到,忽略“对于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而一味的给自己揽下的各种事情,也是“充斥着不需要的东西”的一种体现吧。
为自己建立边界其实并不容易,特别是在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今天,可是反过来,正是因为选择巨多,信息过载,边界才显得格外重要。乍一看,边界意味着限制,而限制意味着舍弃的痛苦,但是另一方面,边界却能帮我们轻而易举获得幸福感。“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于是碗里的饭菜是什么滋味也完全无暇去细细品味。
在这本书中,乔舒亚分享了很多极简主义者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姑娘采用极简主义的原则整理祖母的遗物。她按照“只保留最好的”原则,选择了三件留下来,一个果盘、一个胸针以及一本圣经,这些物件仍然在这位年轻姑娘的生活中发挥用处,并且继续发扬着她祖母与人为善的精神和对美好的追求。其他的则捐赠或被回收,而非统统被束之高阁。
正因为我们将最重要的物品与不太重要的物品区分开,她的遗产反而拥有了比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
这是极简主义非常让我期待的部分之一,我已经仍不住想要看看自己能留下些什么,能在这些以前被我忽视的东西上发现什么我以前视而不见的东西(小手搓搓跃跃欲试)
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珍珠
极简主义另一个让我非常期待的部分就是关于“最有价值的东西”的倡导。
极简主义并非为了极简而极简,而是鼓励人们去追求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有时候,我们会说,如果有时间或者有精力,一定会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但是时间、精力和金钱都被消磨在一些与我们的愿景没太大关系的事情上了。而另外一些时候,我们其实也并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我们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无关的事情上,只是为了逃避去思考“真正想要什么”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极简主义却提供了一条路径。一方面,当我们践行极简主义后,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财务红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乔舒亚提醒我们关注买东西背后的机会成本:如果我少买一件衣服,那我就可以把这笔钱用来购买一次一直想听的微课。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现在并不清楚对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么,那么,通过清除一些在日常中常常蒙蔽我们的细枝末节,或许也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对自己重要的东西。换句话说,极简主义和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之间并非单向,而是双向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同时进行。例如,在遇到极简主义之前,乔舒亚也过着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工作中没有什么令人振奋的东西,常常生活不规律,一团乱, 但是在结识和践行极简主义的道路上,发现了自己愿意毕生追求的事业——向更多的人宣扬极简主义的理念。
当然,乔舒亚也明确说过,极简主义在每个人身上的践行方式都是完全不同的,书中也列举了很多乔舒亚在宣扬极简主义时遇到的人,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例如,有的人从豪宅换进了小公寓,并且开始了环游世界的梦想;有的人为自己的衣柜瘦身,将多余的衣服捐给慈善机构……阅读这些故事的时候,我脑子里也充满着自己实践极简主义的蓝图,真的非常让人兴奋!
我记得乔舒亚讲了一个圣经故事:一个商人积累了许多年的财富,最后遇到了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于是他卖掉了自己所有的财富,换了这颗珍珠。或许在遇到这颗珍珠之前,商人也会觉得自己积累的那些财富也还不错,但是遇到了这颗珍珠,商人便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那些财宝。这颗珍珠就是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当我们砍掉生命的细枝末节,就能多出时间来跟爱人家人相处,能把时间花在念念不忘的事情上。乔舒亚在书中写道:当他们一家人践行了极简主义之后,注意力从物质生活回归精神,家人之间的连结反而更加紧密。
乔舒亚的《极简》中内容非常丰富,他还反思了为什么现代人这么容易与极简主义背道而驰:外在消费主义总是以各种方式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更多,同时,我们内在的不安全感、不满足感和害怕被同龄人排斥的心理动力,都是趋势我们缺乏边界地囤积更多东西的原因。当我们把目光放在已经拥有的东西上,就会发现满足和幸福其实非常简单。
还有很多其他对我非常有启发的观点。例如,有时候我们碰到饱含情感的、带有很多回忆的东西,就会遇到困难。之前提到过的整理祖母遗物的姑娘,每一件东西都代表了回忆。我不舍得扔掉那些村上的书,也是因为总觉得这些书陪伴我度过了我人生的一小段。乔舒亚在书中说到“如果总是抓住过去不放,就永远不会体验到新的感受。生活的舞台已经变了,你也在创造着全新的回忆。”诚然!
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提供了践行极简主义的非常实际的做法,也向我展示了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方式。方法非常简单,同时,值得期待的结果非常丰盛。读完之后,迫不及待地想给我的生活来一次极简主义的洗涤。不过,我想这或许只是个开头,等几年以后,再回过头来看,不知道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能走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