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作内容发生调整以来,我得以接触到各种年龄段,各种层次的人,慢慢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真的很大,而且优秀的人level一般都不低。
1
小A,某互联网公司基础财务人员,25岁,花了近两万元报名了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培训班,但是上课已经两周了,一次课程也没有参加。
每次班主任跟进学习进度的时候,总是说加班啊、出差啊、在路上手机没电了……等等原因。或许真的是在路上而且正好没有网,手机也没电了,但可以提前请假或者跟班主任报备呀,学习是自己的,花的钱也是自己的,不对自己负责真的好吗?一次两次有原因可以不来参加直播,但是学习总是可以找到时间完成的呀。明明刚刚更新了一条与朋友游玩的朋友圈,这边却要跟班主任说“老师,我忙炸了……天天加班到10点……”这样说内心真的能得到安慰吗?
而有的同学呢?创业公司的小老板,银行的副总,出差在飞机上看下载好的视频,在上下班路上一边开车一边听直播……我不是建议要在非常不合时宜的时间和场合去听课,我想表达的是,你是真的忙到没有时间学习,还是明明自己很懒,却还要费尽心思的找借口以期获得短暂的安慰,给己给人“充实”的假象,以安慰自我欺骗的事实呢。
现在很多人会通过考证来提升自己,大家普遍觉得报班除了能够获得最新最全的学习资源外,还会有班主任监督,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些是不可否认的,对于自控力差,能认识且勇于承认自己性格具有“惰性”一面的同学来说,报班确实能够帮助他们快速取得证书。但是最可怕的是明明自己很懒,却勤于找各种理由“修饰”自己的懒,以为这样能够得到安慰,其实只会落入更持久的虚空中。
2
小B,某普通大学大四会计学生,也在备考CMA,同时还要参加公务员培训的课程。相对在职的同学来说,她的时间还是非常富余的,但进度仍然是落下很多。班主任电话过去,一起屡了屡她的时间分配,除去公务员培训的面授课程外,从晚上6点之后都是富余时间,完全是可以用来学习的。所以进度落下的原因只有一个,时间安排不合理,行动拖拉,自控力差。
班主任明明知道是学生个人的原因造成进度落下的,但是并没有直接说明。第一,人都比较好面子,即使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但是批评我终归我是不高兴的。第二,自己不能诚实面对自己的不足,即使班主任说破嘴皮也终无用。不过好在小B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自己坦诚的说出了原因所在:每天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可能是自己没有安排好时间,再加上自己有点懒,进度就一直拖着。
自己反省了原因所在,是最关键的一步。正像一句俗语所说: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所以我们对“把懒惰当充实”的人毫无办法。后来小B进度依旧很慢,拖拖拉拉的但一直在进行着,每天凌晨一点左右跟班主任打卡。显然时间安排上还是有问题的,但至少迈出了第一步。
在《思考,快与慢》中说到,人都是有惰性的,因为思考需要消耗能量。经济学上有个说法叫“成本最低原则”,通俗点说就是“最省力原则”。现在大多数普通人处于不甘现状,内心想提升,但是行动跟不上的状态,就好像是拔河。中心点是“内心对自己的期待(梦想)”,两边分别是“自控”和“惰性本能”,当比赛的号角吹响之后,“自控”和“惰性本能”开始了博弈。假设“内心的期待”不变,而“惰性本能”力量强大,显然这是一场必输无疑的比赛。但如果“内心的期待”被不断放大,逐渐偏向“自控”一方,也就是“内心的期待”与“自控”目标统一,劲儿往一处使时,而且持续发力,超过一个界限,“自控”就会慢慢占据优势,稍后也能享受到“自控”带来的好处。或者在比赛的时候旁边也有一场目标一致的比赛,而另一方的“自控”处于不断发力状态,受其鼓舞也一鼓作气!在以后的其他“比赛”中,“自控”都会更容易胜出,这也就是为什么往往自律的人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自控”和“惰性”其实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内心不安于现状,但“自控”又无法战胜“惰性”时,一边享受着即时短暂的满足感,一边埋怨自己“懒”,就好比丫鬟出身,一心想成为小姐,但又不能按照小姐的做派生活,时间久了要么妥协承认“没有小姐的命”,要么“丫鬟熬成小姐”,飞上枝头变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