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素腆着即将临盆的大肚子,吃力地站起来,然后又坐下。
看她焦躁的样子,我问:“素,怎么啦?是不是宝宝太闹腾,让你不舒服?”
小素心事重重的样子:“唉,不是宝宝的事。”
我说:“你都快生了,怎么还这么忧心?”
小素说:“父母的事,让我都要疯了。”
小素也是外地人,虽然嫁了一个本地男人,但婆家条件一般。丈夫也是工薪阶层,两口子加起来的收入不说捉襟见肘,但是远远不到可以随心所欲花钱的地步,而且小素的二胎马上要落地,面临的首先就是经济上的压力。
小素的苦恼来自于娘家父母。她是独生女,大学时离开家乡后就再也不肯回去,她说她就是想离不靠谱的父母远一点。
说起到底有多不靠谱,似乎也说不上,只不过他们比较考虑自己多一点,体谅女儿少一点。
这不,五十几岁的父亲,近半个月来天天给小素发来微信视频,他在学车拿驾照。小素说现在每天看到父亲的微信,就手脚发麻,头昏脑涨。
我不明白小素对父亲学车为何有这么大的反应。五十几岁还学车,不正是说明她父亲是一个对生活很有激情的人么?比如说我自己,如果不是前几年被怂恿去学车,现在我完全不会想去拿驾照开车,窃以为自己是一个对生活没有激情的无趣的人。
小素说:“唉,你不知道啊。驾照还没有拿到,新车已经买好了放在家里,坐等驾照到手。你说我们乡下方圆不超过10里地,他买辆车想干嘛?我妈身体不好,好多年没有干活了,我爸每个月3000块钱的工资,买了一辆10几万的车,你说我能不烦吗?”
原来是这样!
这话题一聊,就有点停不下来了。
2
原来,小素的妈妈心脏不好,支架手术做了3次。每次做完超过一年的时间,又要第二次手术。我很好奇,人的心脏可以装这么多次支架么?那怎么办呢?小素的妈妈就是要造啊。
怎么造?
第一次动手术的时候,医生千叮呤万嘱咐,一定要注意保养。这个保养除了身体上的休养还有饮食上的避讳。身体上的休养倒是很注意,出院后,小素妈妈从此没有做过什么活,把自己养的白白胖胖的。可怜了小素,当初为了给她妈做手术,一直婆家,娘家,单位几地跑来跑去,等着她妈出院,原本就纤瘦的身材真的有点皮包骨了。
这倒也罢了,出院了回家,医生一直说要清淡,少脂肪,可是她妈顿顿都要吃肉,不给还不行,就觉得女儿连肉都不舍得给她吃。这样的吃法,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她把自己又送进了医院,第二次支架手术。
那两年,连续两次支架手术,小素说她自己的收入几乎被全部掏空,老公颇有微词,但那能怎么办?家里就她一个独女,爸爸工资只够老两口日常开销,妈妈没有收入。再怎么困难,哪怕是借钱,也不能眼见自己的亲娘卧病床榻不管吧?
妈妈两年动了两次大手术,大伤元气,也因此让老人家觉得活着不易,更加不想亏待自己。于是,没钱就问闺女要,今儿看中这个,买!明儿又看中那个,买!结婚这些年,自己的小家庭确实顾不上,自己那点收入,也仅够爹妈在家折腾而已。
3
如今,本就不宽裕的家庭,老爸竟然还想以50多岁的年纪去学车,买车。因为没有钱,他竟然也赶了一回潮流,去银行贷款,付了一个首付把车开回了家。
当初小素怀二胎,她父母都持不同意见,特别是听小素说,再生一个孩子后,还要考虑换个大点的房子,她父母就更加不同意了。
她爸说:“换什么房子呢?你看我们一辈子就住乡下这个房子,不也过来了吗?”小素很想回复他,是啊,乡下的房子确实真好啊,每次拖家带口回去,还得借住隔壁叔叔家。
但是小素已经不想跟她爸多说什么了。
眼见这个月孩子就要生了,老人家竟然贷款买了一辆车,给了小素这么大的“惊喜”!
“你说,哪有这样的父母?明知道我们马上要养两个孩子,压力很大,他们帮不上忙也没什么,可是也不能这么让自己女儿为难吧?车子未来的贷款肯定又会落在我头上,老两口一个3000块收入,要养车,烧油,还车贷,还有他们从来不亏待自己的各项开销,3000块怎么分的过来?到时,还不是把手伸向我?”
遇上这样的父母,确实也挺为难的,管是肯定要管的,但是也不能无节制的有求必应,毕竟自己的能力有限。
4
我很想跟小素说,把父母每年的生活费,医药费,其它正常开销列个清单,扣掉每月3000块的收入,不足的部分小素可以按月补给一点。但是如果有不合理的开支,那就不管了。而对于养车这类的奢侈品,肯定是不能在清单之列的。
有一类父母,他们终其一生都只会为自己考虑多一点,因为他们比较想得开的是,人只能活一次,所以必须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尽量让自己活得洒脱,滋润,不留遗憾。然而子女的为难呢?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
5
小区一个阿姨,跟老伴都是六十出头,开始几年帮着儿子媳妇带孩子,等到小孙子上了幼儿园,老两口闲不住。阿姨去了附近的超市当清洁工,老伴去了一家饭馆当洗碗工。
我一次去超市,无意中见到阿姨拿着拖把在拖地。我惊呼一声,阿姨一看是我,开心地一笑。
我说:“阿姨,您怎么来这里做保洁了?很辛苦吧?”
阿姨听了,乐呵呵地说:“辛苦肯定辛苦的,我每天七点到超市,晚上七点才能下班。每天12 个小时,除了吃饭,都没有时间休息的。所以晚上到家都累得腿痛。累是累点,但是也不能就在家闲着啊!儿子媳妇也不容易,他们要还房贷,要养小的,还要管我们两个老的,压力多大啊。所以我跟老头一商量,我们白天也出来打工,每个月我们老两口也有四千多块的收入呢,虽然做不了什么大事吧,但是生活开销还是不成问题的。”
过几天,在电梯里刚好遇到阿姨的媳妇,聊起了老两口打工的事。
媳妇很无奈地说:“唉,老两口也是,跟他们说了,这么大年纪了,就别出去,有我们吃的,难道还少了他们的?可是他们不听啊,非得说他们还干得动,要多帮帮我们。其实每天晚上看到老两口累得瘫在沙发上,动都不想动,也很心疼。劝他们吧,也听不进去。”
我说:“你摊上这么好的公公婆婆,惜福吧,他们也是体谅你们的不容易,想跟一起分担一些压力。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你对他们好点,他们就知足了。”
“那肯定的,所以他们下班回来,基本家里的活都不让他们再干了,虽然我们每天下班也累,但毕竟年轻嘛,也常常想,等我老了,我会不会为儿子做到这个地步呢?”
6
有一种父母,宁愿自己吃苦,也会体谅子女的不易,共同承担压力。
其实,所谓的父母子女一场,也就是父母老了,能老有所依。而子女,所能希望的也就是父母可以多体谅年轻人的不容易,哪怕帮不上什么忙,但是也不要给自己带来太多的人为压力。
赡养父母是责任,体谅子女是天性,这是一场人伦的相托。说来简单,但是却也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