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春节放假前的最后一天,上午没什么事,拿起笔准备例行的每天一字的练习。发现一边看视频,心里一边慌张,王洪涛老师两三分钟的视频讲解,很快过去了,讲的啥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人坐在书桌前,心早已飞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当我意识到这种感觉时,半小时已经过去了,心里懊恼无比,时间滴答滴答的流逝,好可惜,我不想这样的浪费。
此刻,怎样才能让心静下来呢?于是,想起了周梵老师讲的觉察力的练习。
按照步骤让自己很快进入觉察状态。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当你有一个情绪冒出来时,首先看到它和承认它。
第二步,看到情绪下面的期待是什么?更进一步的背后还有哪些感觉?
第三,问自己这种更深的感觉从哪里来?
准备练字的心静不下来,于是我有了以下三步思考。
第一步,知道自己内心的慌张,觉知自己的慌张,不演绎也不抗拒,只是静静地看着它。
第二步,看看情绪下面是什么?一是:过节了,准备早早的回家做好吃的美食。二是要到相邻办公室给同事们打招呼,互相道别,但是又害怕浪费时间,完不成今天的打卡任务,考虑有没有必要去。
第三步,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原来,小时候每到过年,自穿上新衣服的那一刻起,内心就无比激动,看着家人忙年,看着有好吃的东西,心里无比喜悦,现在我也要去准备这些东西了。还有春节放假,31号儿才能上班,看到忙了一年的同事们,每个人都在互相道别,说新年好,我也要和他们链接一下。
很多年以前,因为物质贫乏,过年的美食是每个人的向往,现在物质极大地丰富,过年其实没有必要准备那么多食物了,但长年的思维惯性,促使我这种想法停不下来。
还有,此刻放假前,每年都是和同事凑在一起,相互寒暄,今年不想再浪费自己的时间,想静下心来,省点时间,想做一些真正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这样思考过后,没有了纠结,内心平静下来,很快投入到练字的状态中。
你看,很多人都会认为,我们经历了事件A,自然就有了感受C,但其实是我们经历了事件A之后,我们的大脑有一个内部的处理机制,我们带着我们的人格模式、潜意识的空洞、匮乏等等,处理之后才有了感受C。
所以,很多时候,同样是发生了情绪A ,不同的人体验到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没有觉察之前,我的内心是慌乱,即想着练字又想着做美食,还纠结着与同事的告别,当我开始有觉察后,内心就可以不被情绪牵着走,遇事也不会情绪化和本能化的给出反应了。
同样的事情,时刻保持一颗觉察心,做到先知先觉,你会发现,你生活中让自己感到懊恼后悔的事情会越来越少,完全可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状态,完全可以把握住每一个机会,也可以有一个更平稳的状态去应对每一个危机。
当然,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练习的过程。
当每个情绪来临时,发现它、觉知它、然后思考一下这种情绪来自哪里。三个步骤,环环相扣,让我们掌握它,拥有智慧人生,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