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个工作的稿件...
在跨境金融需求日渐凸显的大背景下,已经有很多国内银行在跨境金融领域内布局。多家银行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跨境金融服务,招行、中信、浦发、光大、平安等股份制银行也都意识到了跨境金融的重要性,并纷纷在境外布局。但综合来看,国内银行于跨境零售业务还处于起步的阶段。一方面,大多数客户乃至客户经理对于跨境金融业务领域还是比较生疏;另一方面,境外机构的盈利占比和客户构成,也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我认为,真正阻碍个人跨境金融业务开展的原因,在于境内外银行的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对跨境金融业务的认识和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有一位私人银行客户在内地某银行的私人银行存有大额存款,某天,客户对境外的投资理财产品很感兴趣,主动来问询该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能不能为他配置一些跨境金融产品。但客户经理由于担心给客户提供了相关信息之后,客户在本行的资金有可能分分流到海外,而在如今存款压力如此大的情况下,这肯定是银行不愿意看到的,同时,客户经理对跨境的业务确实也不是很了解。但是客户又不能得罪,最终,客户经理只能采取不作为的态度回避了客户的这次问询。客户经理甚至还是不是告诉客户一些境外投资的负面消息,希望能打消客户区境外投资的念头。
但这位客户并非只是这一家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所以他又去另一家银行咨询相关业务。而这家银行比较以客户为中心,了解到客户的需求后,马上同海外的机构联系,并对客户的背景进行了充分分析,根据他的风险偏好和家庭情况,做了一个综合服务方案,涉及投资移民、出国留学和境外理财配置等方面,受到客户认同。结果,客户把存在之前那家银行的钱“连锅端”了。
这个案例给了我很大的震动。
这是一个信息透明的时代,银行靠被动防守时留不住客户的。在跨境金融这一点上,很多银行都面临被客户推着走的状态——客户的需求明显高于银行的供给,而一旦银行的产品和服务跟不上,激烈的同业竞争就会让银行很快失去手上的客户。
诚然,案例里面的第一家银行的顾虑也不无道理,但他们所采取的方式则体现出银行作为金融服务提供者的失职。其实,服务好了,客户自身、内地银行和外部机构都能获益;服务不好,不仅客户留不住,银行也会丧失更多的机会。
换而言之,银行必须今早摆脱以产品为导向、以自身收益为依托的业务发展思路,在客观而全面地评估客户的真实需求后,尽可能多地满足到客户的需要,实现零售业务持续发展的破局之道。
留学、置业、投资、移民,这就是国内绝大多数客户在跨境金融方面的四项需求。银行要做的,无非是匹配到客户的精准化和海内外客户体验一体化。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四化”并未真正落实下去,从而直接制约了国内客户跨境金融业务的开展。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客户已经关注到了广阔的境外市场,这类人群非常渴望走出去,分享全球投资机会。不过,他们往往对境外市场不了解,又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手段去有效判断境外市场的投资风险,即使看到了海外财富机遇,往往也只能望而却步。
因此,银行可以成为国内客户进行跨境金融投资的一道桥梁。这座桥梁不仅值得客户信任,还可以提供包括政策咨询、人文关怀、金融服务等在内的一系列“软硬”服务,帮助客户顺利地走向海外市场。
要想建好这座桥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搭建实时信息互动平台,高效联动服务客户。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国内银行相关机构及从业人员的交流。让彼此的信息更加对称,对跨境业务和法规政策的各种细节更为了解。为此,银行除了举办各种培训、宣讲以外,最主要的是要搭建起境内外一线从业人员交流的平台,可以选择一定的跨境重点网点对接,让客户经理能相互认识了解,在服务客户方面更加自信和专业,进而辐射到所有机构。同时,境内外机构也可以多多联动,举办各种客户经理之间、机构之间的活动,让一线人员客观全面地了解跨境金融的方方面面。
第二、实施客户分层,依据客户的不同特点,匹配不同的服务方案。
银行必须建立起全新的客户分层策略,从卖产品过渡到提供跨境综合服务方案。可从国内私人银行部、财富管理中心做起,筛选名单客户,联动境外机构、针对不同客户的家族背景、金融资产、风险偏好,生命周期做出不同的方案,包括跨境财富管理、跨境留学金融、跨境商旅金融,跨境移民金融等。
第三、公司联动,力促跨境业务迈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大批国内企业到海外上市,企业的股权激励,分红配股,带动了一大批境内个人客户到境外办理业务,如何通过公私联动,给企业和客户提供方案策划、政策咨询、财富管理,资金回流,是发展跨境业务的良好契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完成移民或持有较高境外资产的客户,往往有着明确的国内投资、融资业务需求。所以银行除帮助国内企业、企业家“走出去”,也必须注重相关客户在国内市场上持续存在的金融服务需求。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