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第一次读卡勒德·胡塞尼所著《追风筝的人》时,几乎差点弃读。依稀记得好像是因为书里的人名不好记忆区分,看的人眼晕,但终于坚持下去——第一章、第二章……慢慢渐入佳境。但,实话实说,第一遍看完后的收获并不觉得太大,所以印象不深。后来,大约时隔一年,因为约了篇书评,即写《追风筝的人》,又重读。天呐,一遍遍被“为你,千千万万次”震撼,甚至落泪。胡塞尼是在用生命抒写!
而这次出行,源于无书可看的寂寞,又买了几本,其中就有胡塞尼的另两本高分作品:《灿烂千阳》《群山回唱》。每天读一点点,才把《群山回唱》看完。简单记录一下。
推荐指数:五星。
理由:
这是一部对于人生意义的自我探寻著作。
任何人都可能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迷失自我,更何况是作品里的背景年代和地域。特殊原因下,从小被动失散的兄妹阿卜杜拉和纳丽经历了贫困、背叛、战争。五十多年过去,两人重逢时阿卜杜拉已经神志不清,但他藏在家中的旧盒子里却是给妹妹的承诺和穷极一生的期待。而终于找回自己真实身份的纳丽重回故土后,也在自我救赎的同时救赎了哥哥的女儿——与自己同名的侄女。这段其实我读得很难过。只是因为妹妹纳丽“丢”了,阿卜杜拉就给自己的女儿拴上一条无形的枷锁,看似保护,实则摧毁。这又何尝不是另一场人间悲剧。
作品分多条线多个场景讲述了阿卜杜拉和纳丽分离后各自的生活,整体按“合——分——合”讲述,又在各自的命运之路上巧妙地通过后代的生活现状反衬出主人公的发展。个人更喜欢的是这部作品里的语言我特别喜欢,很多心理活动和环境的细节描写非常美,除了翻译功力深厚外,胡塞尼当然是最牛的。所以,这两天打算看看是否能赶在回程前把《灿烂千阳》也看完。不过,这本书我肯定还需要再重读,这次还是觉得不够通透。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