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但仿佛又是过了好久好久般,自己就走到了最尴尬的年龄了,被岁月毫不留情地贴上“剩女”的标签。也许是共鸣腔的需求,看到跟“剩女”有关的话题、新闻、电影等都会去偷偷地、安静地关注下。
舒淇在还没宣布和冯德伦结婚前,被称为台湾四大黄金剩女(做明星好啊,即使称为剩女,也是镶金的),她演过一部影片叫《剩者为王》。里头她父亲背着她和白医生有一段让我听了惊心动魄的话:……她不应该为父母结婚,她不应该到外面听到什么风言风语,听多了就想结婚,她应该想着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的结婚,昂首挺胸的,特别硬气的,憧憬的,好像赢了一样,有一天带着男方,出现在我面前,指着他跟我说:‘爸,我找到了,就这个人,我非他不嫁’……我会和她站在一起,因为我是她的父亲,她在我这里,只能幸福,别的不行。
这是一位多么懂得爱女儿的父亲,而且爱得如此正确,如此完美。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儿女的爱,都是值得肯定的,只是有些爱太不对口,世上多少父母对儿女的婚事饱含控制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仅仅是一种封建思想,更是一种生态惯性使然,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儿女在最恰当的年龄成婚,而我身边,就有很多女孩子在年龄的压迫下,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面前俯首帖耳,最后修成正果。这种现象很正常,特别是在小城市。
可是爱呢?我很难理解,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人,怎么才能够在短时间把自己完全的交给对方?这不是先结婚再恋爱,还是先恋爱再结婚的问题,很多人都认为你的年龄已经逼迫着你不能再挑三拣四了,不能再固执等待了,但两个人的接触交流绝不能只是一种条件的互换而已,结婚虽然需要理智和物质,但两人的相处绝对是从感觉开始的,所以你要怎样才能恋上一个人,这是感觉,不是他有多富裕,有多帅气,条件有多好之类的……
我生活在一个小城镇,当初大学毕业回来工作的目的很单纯:父母在,不远游。也可能是内心追求安稳,所以踏进了教师行业,工资虽然不高,但相对稳定,俗称铁饭碗,也是遂了父母的心愿吧!但现在走到了最尴尬的年龄,每天都要听到来自不同环境里的逼破的声音,即使连个对象都还没有。
一开始我对这些逼问是不屑的,可是慢慢的慢慢的,我开始疲于在亲人朋友同事面前用言语应酬,甚至对结婚这俩字开始感觉恶心,内心暴躁。一个前辈曾经语重心长地告知:姑娘,该从象牙塔里走出来了,特别是在这种小城市,即使你各方面都很优秀,但你到了年龄却未结婚,你就是“有罪”的人。
我也深刻感受到这句话的重量,但内心却是万般无奈,因为我将就不来,也刻意不来,我的生活单纯地很,工作之余除了和闺蜜聚聚,就是回家陪父母,我是典型的喜欢独处而不喜热闹的人,特别是在小城里,转个圈圈都是七大姑八大姨,早晚都是叽叽喳喳的声音,太闹腾。我更不喜欢和一群似熟悉又不熟悉的人聚个卡拉OK唱唱歌,打个牌,吃喝玩乐……那样的场景对我这样喜静的人来讲有点小尴尬,而且我又是极度慢熟型的人。
人家又开始嘲笑了,你又不是金凤凰,躲在窝子里不出去寻寻觅觅,怎么能遇见有心人。按这样说来,这年头感情都是刻意来的,要是如此,我想活该我碰不到了。一个同我一样单身的闺蜜笑说:在小城里要能做一只金凤凰,是要靠三者取胜的:一是颜值,二是工作,三是家财父母……
生活在小城里,我们的人生都还太浅薄,但岁月却把我们推到了最尴尬的年龄,每天翻翻微信微博,看看头条新闻,阅览着别人丰富多彩的故事,平淡地走着属于自己的羊肠小径,对爱情仍有向往,虽然偶尔午夜惊醒会意识到自身已被时间悄悄肃杀,但是即使在最尴尬的年龄,我觉得还是应该要忠于自己,任何隐忍的苟活不是苦了自己,就是害了别人。
所以走到最尴尬年龄之处的我们要对自己说:社会何其冷淡,我们要学会自我温暖,生命的弧线很长,我们只是走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分叉口,有缘能碰到一个非他不嫁之人,那就牵着他的手幸福向前走。如果时间未等你,他也还没来到,不用刻意等候,将右手护于心口,你生命的弧线里从来就没有非谁不可,请你在风口浪尖处顶住自己,勇敢地向生活更深处走去,人生无处不风景,你的存在即是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