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母的错误灌输
父母经常担心自己的坏习惯会被孩子学去。比如爸爸妈妈的感情基础很差,爸爸又酗酒,妈妈忍不住教育儿子:“你爸爸是个混蛋,你千万不能学他。”儿子小时候很乖,滴酒不沾,但长大结婚后却突然酗起酒来,甚至打老婆。这样的个案,我们碰到过不少。
每个孩子都天然地渴望在情感上接受父母,如果意识上不被允许,潜意识就会补偿。潜意识是支配行为的,所以变成了行为上认同爸爸,以弥补情感上无法认同他的缺憾。
奥巴马的爸爸就是一个“混蛋”,抛妻弃子,妈妈靠救济金独自养活儿子,但她从不对儿子说“你爸爸不是东西,抛弃我们,你绝对不能爱他”,相反,她一直告诉奥巴马:“你爸爸是非洲的王子,歌唱得特别好,非常有才华。”妈妈鼓励奥巴马认同爸爸,奥巴马果然成了很有男人味的“国王”,国事再忙,他也没有缺席过孩子的家长会。
父母无须完美,每个父母都有坏习惯,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样子,有自己的原因,并愿意为此负责,这并不影响和孩子彼此尊重、相爱。酗酒的爸爸也可以很爱孩子,如果妈妈鼓励孩子接纳这样的爸爸,孩子就会获得一种感觉:“缺点再大的人也会爱我,也值得我尊重。”这样的孩子将收获广阔而灵活的人际关系。所以,行为有缺陷,看法有不同,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给孩子底气——无论如何,爱都存在。
二、小时候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担心孩子沉溺网络游戏,觉得要是现在不管他,他将来一定会沉溺其中,一事无成。
孩子玩游戏我们控制,孩子吃零食我们控制,而实际上越被控制,孩子就越想做。也许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干,也许长大后疯狂的弥补。
如果当下快乐的满足了,那么他一定有玩腻吃腻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沉溺进去,可以做到拿得起放得下。
三、婴儿时期没有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
从婴儿时期开始,妈妈就是婴儿的整个世界,如果婴儿能被妈妈看见,他就能拥抱整个世界,长大后敢于体验真实的生活。
现实世界远比虚拟世界有趣好玩,沉溺于网络世界而不敢进入真实世界是因为他从小严重匮乏爱和关注,在现实世界中又不断重复体验到挫折,他就会越来越退缩,最后缩进安全的网络世界不出来,而游戏正好能带给他们掌控感和虚拟的社交。
所有顽固的坏习惯背后,都是爱匮乏的痛苦呐喊。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陪伴。
我是书林萌主, 正在学习如何当一个好妈妈。
以上为阅读李雪《爱与自由》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如果你也喜欢本书, 可以去买纸质书深入阅读哈, 如果你想与我交流, 欢迎添加shulinmengzhu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