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们,
日常生活中,
你家的孩子会有
以下这些表现吗?
01
● 孩子会在你面前“萌萌哒”撒娇
02
● 遇到困难或委屈时,宝宝会第一时间向你求助
03
● 经常化身“十万个为什么”,问你千奇百怪的问题
04
● 遇到了有趣的事情,会兴奋地向你叙述
家长朋友们,
如果你家的宝宝
有以上这些表现,
那说明你们的亲子关系
非常融洽哦~
当然,如果孩子没有以上四种表现,
爸爸妈妈也不要灰心。
毕竟,在这个年龄段,
孩子性格的可塑性还是比较强的。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
如何通过共情孩子的感受,
增进亲子关系?
给爸爸妈妈们支一招!
每段关系里,
都有一个情感账户。
要想让亲子关系变得更融洽,最重要的就是往对方的“账户”里存钱,而不是透支。
相信之前听过大宋老师讲课的家长,对于「情感账户」这个词肯定是不陌生的。其实,我们任何两个人的关系,都有一个隐藏的账户。
打个比方,孩子喜欢吃西红柿炒蛋,我特意亲手按照她的口味,为他了炒一盘,他也从中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我的这一行为,就在他的「情感账户」里存了一分钱。
当然,去幼儿园接她,去超市里买她喜欢的东西,每天给她讲故事,都是在她的「情感账户」里存钱。反之,冷落他,错怪他,让他感受不到妈妈的爱,这些行为就是在账户里“取钱”。
如果我们做家长的,平时做的“存钱”的事多,「情感账户」里的钱也就越多,和孩子商量一些事情的时候,就更容易一些。相反,如果我们“取钱的次数多”,那么这个账户的余额越来越少,亲子关系自然就不那么融洽了。
因此,要想让亲子关系变得融洽,最重要的就是往对方的“账户”里存钱,而不是透支。
喜欢讲道理的家长,
很难让孩子感受到爱。
很多时候,父母不经意的举动,会让孩子感觉到不被爱。
说到这里,很多家长不禁要问,是不是只有答应孩子的要求才是存钱,拒绝孩子的要求就是取钱?其实不然。只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尽量共情孩子的感受。
很多时候,喜欢讲道理的家长,很难让孩子感受到爱。因为爱不是靠讲道理,是靠用心感受和体会。同样,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记得八岁那年,妈妈买了一盒小零食。在开袋子的时候,我一不小心洒了几个掉在地上。我清楚地记得,妈妈当时露出了厌恶的表情说:“你看看你这孩子,就不能慢点开。”
长大以后,我才明白妈妈说这话的本意是:“你要是不弄到地上,还能再多吃几个。”可是在那个当下,我的感受却是,我难道还不如那袋小零食值钱吗?
相信每一个父母内心都是爱孩子的,但由于采用的说话方式不当,会孩子误以为是被厌恶。长此以往,会让孩子感觉到不被爱,还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愈发紧张。
提升亲子关系,
从尊重孩子感受开始。
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陪伴,尊重他的意愿与想法。
我们常常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努力呈现正能量。但其实,情绪是一股能量,而能量是守恒的。就像大宋老师说的那样,被压抑的情绪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在身体里活埋。
那些从小乖巧听话,懂得察言观色的孩子,如果一直压抑自己的情绪去迎合父母的意愿,就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一些孩子被压抑久了,到了中学阶段便开始反抗父母的权威,处处与父母作对。
3-6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黄金时段,需要父母好好把握。千万别觉得这一时期的孩子懵懵懂懂,就疏于对他的关爱。这一时期,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陪伴,尊重他的意愿与想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起床、睡觉之前,下班回来以后,与孩子单独相处的时候,如果能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认真聆听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尝试换位思考共情他的感受,都可以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END-
棉花糖情商 家庭教育
儿童情商课
父母成长课
「双课堂模式」
助力科学育儿 提升孩子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