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到一个短视频:快乐成长秘诀——如何即兴发言,说的是一位爸爸问儿子班会表现怎么样,儿子一脸羞惭:
“今天丢人丢大了。老师让我谈谈对垃圾分类的看法,我说不出来。”
“那有什么难的,随便说两句呗。”
“这可是即兴发言啊,很多同学都发怵呢。”
爸爸给出“三步走”策略:一是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十分支持和赞同垃圾分类;二是说原因——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焚烧和填埋,增加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三是说号召——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爸爸的讲话框架指点小学生确实清晰实用。即兴表达,不仅对小学生是个难题,对很多成年人又何尝不是。在职场、人际沟通和特别的生活情境下,我们经常会遇到,要求不借助文稿即兴完成口语交际活动,这个时刻都希望自己从容自如、恰到好处地掌控全场,但往往思绪混乱,辞不达意,成了“话题终结者”,或“把天聊死了”。
无独有偶,有机缘读到《即兴表达:轻松掌握关键时刻》这本书,从底层逻辑列举了即兴表达清单,围绕表达基础、思维模式、交流技巧、措辞方法、应变能力等5大主题,阐述了一系列方法论,原来即兴表达靠的不是天赋,它是有算法的,再通过刻意练习,让我们普通人也能成为表达达人。
再细看这本书的作者,是位日本作家——渡边龙太。他年轻时就立志要当一名脱口秀演员,后来到美国正式学习即兴表达技巧。学成回国后,成了日本广播协会(NHK)的导演兼作家,开设了面向普通大众的即兴表达讲座,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他在这本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有关即兴表达的技巧和经验,还把“演艺世界里的表达模式”和“生活中的表达模式”加以区别,让普通人都能学会轻松搞笑的方法。
这本书非常适合快餐式的阅读,我用了一天的时间阅读完了,书中叙述了5大主题的方法论,又细分了45个小技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由于篇幅受限,这里列举3条印象最为深刻的方法,分享给各位书友。
一是关注“人”大于关注“段子”
这是作者在第一章“基础”里提出7个不等式的第1条,意思是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把要讲的内容讲完,并能获得好评如潮,而没有留意眼前每一位观众的反应。
职场里我们最常见的,是老板在台上照着事先准备的文稿讲,台下哈欠连天,低头看手机的多。而犀利的主管会照稿念一段,抬头扫视全场,一边结合具体的案例,绘声绘色地延伸开去,有时还会和场下互动,全场的注意力被牢牢地掌控在他手里。
所以会表达的人,常常会关注眼前人的反应。文中这样说“有丰富的即兴表达经验的人会认真观察这个场域中的听众的连锁反应,他们懂得把控表达的节奏,当捕捉到轻松愉快的氛围苗头时,才会继续推进话题。”
要想掌控场面,就必须时时留意眼前每一个人的反应。“别人觉得有趣才是真正有趣,”看看别人是否对你所讲的内容发生兴趣,人比段子重要,要时刻记住这一点。
就像台上的老板,发现下面的人心不在焉时,就有必要举个具体的人和事,把此时此刻的听众与自己连接起来,将他们神游的思绪唤回场内。
二是学会反思
这是书中第二章即兴表达的10个思维模式的第7条。我认为这是成为会表达的人,最关键的一条。一个会表达的人和一个不会表达的人,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学习的愿望。
即表达失败后的分析和挑战。书中作者举了一个自己的案例,他高中时表演一个脱口秀节目,到了台上,他按照自己事先的演练和准备的台词,一股脑儿说完了,等着台下欢呼鼓掌,结果台下观众木呆呆地望着他,没有任何反应。
作者后来分析原因:自己这样快地甩包袱,没有给观众留下足够的心理准备时间,短时间接不住他的包袱。于是,他后来注意调整自己的节奏,中间和观众互动一下,比如加上一句:“是不是没有明白我说什么,那就再听几分钟就搞清楚了。”给观众反应的时间。
反思,在我们古训中就有,“吾日三省吾身”,自我审视行为举止中有不妥当的行为,能够及时纠偏。
反思和PDCA循环的道理是相通的,“会表达的人在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效果时,会认真思考表达失败的原因。下一步怎样做,才能达到效果,为下一次表达做好准备。
就是将PDCA(Plan=计划、Do=行动、Check=确认、Action=处理)的各个阶段落到实处,让戴明环循环滚动起来,即兴表达水平也会呈螺旋式上升,底部不断抬高。
而很多人即使表达失败了,也不去深思其中的原因,就此不管了,下次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同样的错误还会重犯。
反思和学习,不仅体现在即兴表达技能的提升上,推而广之,个人如何能快速得到成长,也是与是否懂得反思及反思的深度关联的。
所以作者划重点:一旦即兴表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要积极重新寻找话题,确认对方不感兴趣的原因。
三是讲真心话,别人才愿意听下去
社交场合经常会遇到初次相识的人,互相之间并不以为然,但出于礼貌,彼此抬举:“您真英明,决断太高明。”双方就这样尴聊下去。所以作者在第四章11种措辞“方法”中专门提了第5条,懂得察言观色,讲倾注感情的真心话。
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真诚。心口不一的表达只会让听者扫兴,让气氛尴尬,最坏的结果可能还让对方觉得自己被嘲弄了。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话题为动物的例子,并比较了会表达和不会表达,他们不同的应对方式。
不会表达的可能会说一堆漂亮话,把宠物夸赞一番,又说明自己没有钱,可不想养宠物。听者会觉得自己仿佛被嘲弄了乱花钱。
会表达的人不会专门迎合对方说话,而是搜索自己与动物的趣事,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谈自己的故事。
所以会表达的人,会放弃社交辞令中过分装饰性的辞藻,选择能真正倾注感情的故事。
这本书语句平实,穿插了大量真实的案例,对会表达和不会表达的人作了对比分析,通读此书,轻松愉悦,而又收获颇丰。
写在最后
作者在编撰此书时,非常用心,重点浓缩的精华都用颜色标注了出来,每个章节也有让读者特别关注的金句。
他希望读者把这本书当成是一本“介绍英语基础语法”的书,英语讲得不地道的人在学习了英语语法后,会讲出更规范的英语。不会表达的人读了此书后,也会进一步提高表达技巧,成为“一秒风趣开口,一语直抵人心”的即兴表达达人。
我是极昼之光明:一位爱生活,爱远足,爱记录的人,愿与您分享所见,所闻,所思和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