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学书却不懂得鉴赏,是最无能为力的一件事。作为中国人,看不懂红楼梦,未免遗憾。我想,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夸下海口说他当真看懂了红楼梦,因为它不朽,常读常新。 有人把红楼梦比做一位仙子,那么美丽且不失灵动活泼,文字之中暗藏种种玄妙,如梦似幻,看它,似隔层纱,可望不可即。因此衍生出许多红学门派,有了许多红学家和爱好者,大家吵得不可开交,却仍然争不出高下,所谓一人一个红楼梦,就是如此。而回首,那位仙子,仍然亭亭水中央,美丽的不可方物。
我想谈谈我心中的红楼梦。
故事起源于女娲补天余下的那三万五千六百零一块石头化为神瑛侍者,他要下凡游历,绛珠草因受他雨露之惠,故随他下世还泪。颇具玄幻色彩的开头,注定了不平凡的发展与结局。 我觉得红楼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谐音和伏笔。曹雪芹先生最大的写作特点就是草蛇灰迹,伏线千里,一句漫不经心说出来的话往往就是触目惊心的注定。这其实和侦探小说很相像,都是从故事的开端就不断的埋伏笔,做铺垫,最后破案的那一刹那,于红楼梦就是它走向的结局,令人幡然醒悟,不禁拍案叫绝。可惜红楼梦未完。但它所流露的繁杂的细节线索,前后对照仔细读之,已经指向了结局。看不到结局,反而激起了人们无穷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犹如断臂的维纳斯,是一种不一样的美。不乏爱之极者提笔作续,我曾看过刘心武老师作的续,精致有余,灵气不足。张爱玲曾说,平生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红楼未完,是多少人心头之憾。
谐音是曹公使用最广的隐喻。从最初的秘情果,灌愁水,已能看出林黛玉此生还泪之余还将觅一番情果。渴饮灌愁水,女人是水做的,而黛玉偏偏是饱含愁绪之水所造,命运在此可见一斑,黛玉一生必将愁肠百结,不得解脱。最宏大的隐喻是太虚幻境,它设置在第五回,却分明已把故事脉络,人物命运都已写尽。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支的仙曲,已将各人的命运都交代在前。此时,红楼梦大部分人物都还未出场,故事还未铺展开来。飞鸟各投林写道: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贾史王薛家族命运,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被刘姥姥所救,无情的分明报应——凤姐悲惨命运,欠命的命已还——薛蟠等人的结局,欠泪的泪已尽——黛玉,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预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因贾兰老来霞帔,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痴迷的枉送了性命——秦可卿的蹊跷之死,好一似飞鸟各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宝玉喝着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还懵懵懂懂恍恍惚不自知。
这便是命运,是它,上帝之手,操纵着一切。富贵,荣华,爱情,功名,不过都是些虚妄。人生,也不过是一场荒唐的戏罢了。越在意,越刻意,越痴,到头来宛如手中紧攥的沙,一点点散掉,结局愈可悲。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一世,多精致多浮华,都只是梦而已。
求的是什么呢?是解脱。
宝玉一生都在寻求解脱。他不认真读书,行为乖张因此很不讨贾政喜欢,这是他对封建家长以及礼教的反叛,他觉得考试做的文章实在迂腐不堪,只为了诳功名混饭吃而存在,因而不喜。面对探春起诗社的邀请函,他高兴的抬腿就走,因为那是真性情的文章,是解放个性的方式。红楼梦的诗必须在故事里读,拿出来就失了灵魂。黛玉写的风流清雅,宝钗写的含蓄大气,宝玉虽偏爱女儿字眼,文章中也透出真与热爱,不落窠臼。
宝玉对人的态度,也是解放了心的。他不会为讨好别人而委屈自己,这也与他的身份有关。荣国府最受宠的孙儿,贾母护着,身边人也是不遗余力的讨好着他。他视黛玉为知己,视宝钗探春湘云等为他的亲姐妹,不因身份,而因他们的为人而很敬重他们。他以自己的标准选择交往的人,未尝不是一种解放。
他与黛玉的爱情,木石前盟是基础,与黛玉灵魂上的契合才是主要原因。两人都是极为真率的人,且两人都对封建制度不屑一顾,圣上的手串送给黛玉,黛玉只说,什么臭男人戴过的,我才不要。二来,两人都是以朋友之心对待自己的婢女。宝玉给晴雯请大夫,命人搬来扇箱,只为博美人一笑,黛玉更是与紫鹃情同姐妹。最后一点,两人都视礼教于不顾,公然表示彼此的爱意,从心而行,这是心心相惜的默契。可见爱情是主观的感觉,客观的理智不能使其稳定存在。
爱,或燃烧,或存在,不可两者并存。宝玉追求爱情燃烧的热度,却不知这与世道相悖,焉能长久如愿。只能心死。爱与死,是小说永恒的主题。 宝玉没有宝玉,有的只是顽石,世人眼拙将其认作宝玉。因而金玉良缘是无稽之谈,只不过混淆视听而已。木石前盟才是标配。这隐喻告诉我们,金玉良缘只是表象,必然维持不了稳定,而木石前盟因其不为人所知,亦不能实现。人生本是巨大的悲剧。
红楼梦还展现了广阔的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究其结构,发现是事件的更替,冲突的累积,人物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纵横交错,全面铺开,仔细读之又有章法脉络可循,前后呼应,井井有条。星罗棋布,让人由衷佩服。
我们从书中获得前人的经验,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空前绝后。这也是我们读书的意义。于书中寻找自我,发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