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简村里溜达,看到简书创作者网红作家蒋坤元老师的优美散文《小时候我见过开河工地》,禁不住热泪盈眶。
我在边陲南疆又穿越到了我的青年时代的苏北平原——我的可爱的故乡。我曾经在我的故乡的一条叫作车路河的开河工地,我挖土装上那泥担,我把如山重的担子挑上肩,我艰难而又倔强地走在故乡的大地上。
我在简书里借一角空隙的园地,我真诚地感谢作家把我带到了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的故乡。
有人老是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作家飘溢着泥土芬芳的文章,这是因为作家的文章总是让我对故乡心驰神往,那来自民间街坊的语言总是叩击着我的心脏。
读着作家的备感亲切的文章,泪眼模糊中我颤抖着手抚摸着他的文字一行行,我仿佛已经置身在那热火朝天的车路河工地上。
车路河工地正值数九隆冬的天气,但却有着我们挑担挖沟的身影。 那怒吼的朔风也挡不住工地的繁忙,那飘飞的雪花啊,溶化在我们汗水直淌的脸上。
作家文章中的红烧肉啊,那时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梦寐以求的奢望;我们缺乏营养的身体多么衰弱,那向前迈动的双腿啊,是那样沉重,双腿像灌满了铅。这种感觉,是那些凭想象写文章的人无法体味的,只有在作家的文章里能够有所触摸。作家文章中的红烧肉啊,又让我想起了当年在故乡的车路河工地上。
我跟作家是同龄人,作家只是写了他小时候见过开河工地,就能让我感觉这么熟悉,说明他小时候就很善于观察人。
我看他的文章,我仿佛又看到了我的故乡的父老乡亲,他们是那样勤劳勇敢,他们是那样纯朴善良。
我想起在我的故乡的车路河工地上,那时真是如作家所说是人山人海热火朝天啊。就在这样的景象中,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悲剧。在车路河工地上,就有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如花似玉的姑娘,为了憋内急,到最后不治身亡。这个故事不是我杜撰的,是我亲眼所见的事实。
因此,我看见作家的文章,我就不由自主地感到悲伤,我的悲伤的泪水在为那个不知名姓的姑娘,像长江大河在汹涌澎湃地流淌。我的故乡啊,我的充满了乡愁的故乡!
好在我的故乡的乡亲,他们却出乎我意料地坚强,他们跟我一样,擦干眼泪,肩膀上挑着如山沉重的泥担,虽艰难却倔强地挺起那宽阔的胸膛,脚步如擂鼓咚咚地走在故乡的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我的故乡啊,我的坚强的故乡,您永远刻骨铭心地镌刻在我的心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