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日,一个充满爱意的日子,阳光明媚的夏日午后,我们——一群因书结缘的书友们,有幸在区教师读写素养提升工程专家报告会的现场聆听了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怀举教授聊读书的那些事儿。巧合地应景,高教授的讲述,让我们与书,与书中的故事多了一份爱意。跟随高教授读书的感悟与思考,让我感觉不由地与书更亲了,更近了。
谈到读书,正如高教授自己所说,时常给人一种正襟危坐的严肃感,感觉读书就应该板正地坐着,严肃认真地读着。然而高教授的读书报告会,给了我们另外一种读书的感觉:放松,惬意,随心所欲。看得出,高教授与我们分享自身的读书经历和感悟,充满了回忆的幸福感,流露出读书的趣味,这种发自内心的美好感染着在场的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时常被带进他读书的快乐与幸福里。跟着他笑,跟着他沉思,跟着他走进书中的情景,是他,更是他读的书,让我们如此着迷。
“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读书是一个人私人的事情。正如高教授在“读书首先是一种爱好”中谈到:读书的爱好暴露了一个人的私人生活,这其中包含年龄、生活的年代、个人喜好等。何为爱好?“爱好首先是为己的;爱好是不需要强迫的;爱好是能带来身心愉悦的。”生活中,读书应该作为一种爱好存在,那就应该是为自己而读,自愿地读,愉快放松地读。如此美好的读书姿态,让我如释重负。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因自己的读书习惯而苦恼。在中外名著里,在专业必读书目里,在团队推荐的书目里,总会遇到自己读不进去的书,没有兴趣,如遇“催眠神器”。但,又因为是必读书目、推荐书目,就得逼迫自己读,读得很艰难,很乏味,读到最后真的成了“为了任务而读”,索然无味。如今,听到高教授关于“好书”的标准——好书必须是你能读进去的书;好书必须是你读出来的,内心豁然敞亮了,有了目标和方向。自由地读,不那么功利;轻松地读,不那么严苛;追随兴趣的光而读,采撷内心的喜悦,也许,读着读着,书带来的经历就浸润了岁月,藏进了气质里。
一下午的时光不知不觉留在记忆里,高教授的读书报告会,没有高深的理论,讲的是自身的读书经历;没有冗长的说教,聊的是听从内心的读书那些事儿,如此舒雅、闲适,把读书聊进了你我的心里。因为爱,所以读,如此读书、聊书,与你,与我,是走心的教诲,是入心的交流。
相信,高教授带来的读书的共鸣将陪伴我们团队一路读写,一路思悟,看见书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