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学游泳历险记
在农村,大小河流很多,学游泳很方便。我是在海塘碶头里面河里学会的。
在秋收后的农闲時节,午后,很多人都到海塘外的滩涂上去拾泥螺、抓黄蛤、捉蛤蜊、捉蛏子、捉蟹等海鲜。在碶头等退潮時,都到碶头里面河里游泳,顺便还可能摸到鱼蟹虾等。靠近碶头处水很深,我不会游泳不敢去,只能在远离碶头找一处深及肚脐的浅水区练习。我的方法是把木桶覆过来,口朝下底朝上,木桶里面有空气人扑在上面不会沉,两腿向后伸直並上下击水,身体缓缓向前推进。由于身体的抖动,木桶略一歪斜,桶里的空气咕噜咕噜 泛着大气泡跑出来,木桶顿时失去了浮力,再加上人压在上面,木桶和人就往下沉,这時就得双脚站住,然后从头再来,反复了多次,还是离不开桶,一旦离开桶人就要沉下去。有一次木桶往下沉的时候,我想试着游一游,乒乒乓乓的手脚並用,像只落水狗一样,眼看就要往下沉,赶忙想去站,人在水里有点轻漂漂站不稳,一只脚站着,另一只脚没站着,身体歪倒下去,我在水下睁着眼睛,见在秋日阳光照耀下,河水泛着金光,我在水下一只手拎着盛满水的木桶不放,另外一只空手拼命推水,推了好几次,总算身体站直了,不过喝了好几口混泥水。更危险的一次是在碶门外,在平潮的時候,水性好的人往往喜欢在碶门外游泳,因为那里是海,地方大水又深。那天正好遇上平潮,大家都到碶门外去游,我也跟着一起去。我的小阿哥和大家络络绎绎的下水了,我拿着木桶坐在岸边石块上,见游泳的人不少,海上的排浪过来,到了这里都被捣成满是泥浆的碎浪。见大家游得很开心,于是我也走下去,在一个略带斜坡的地方下水,把木桶覆过来底朝天,人扒在上面游起来,因为有浪,没游几下木桶就“咕噜咕噜”的泛出大气泡,没有了浮力往下沉,身体也跟着往下沉,我谎了神,隨手把木桶一扔任其汆去,想用脚去站立,结果脚没有触到底,人被海水没顶,满是泥浆的海水呛得我眼冒金星,不知不觉中位置已经改变,不是我原来下水的地方,我双手在水中用力上下扇动,双脚拼命蹬,头顶一露一没一露一没的咕噜咕噜的直喝水,最后总算脚触到了一块从水下岩壁凸出来的石块,我用尽力气拼命一蹬嘴露出了水面,大叫“小阿哥救命!靠我最近的一个人看见了立即游过来把我抱上岸,我坐在岸上的石头上直哭,只觉得嘴干巴巴的很咸,肚子胀得鼓鼓的怪难受。
人家以为我从此见水就怕,不敢再到河里去学游泳了,然而睡过一夜第二天就把溺水的事忘得劲光,照样到河里去学游泳。木桶是不用了,而是在碶门里的河埠头下面一块倾斜的、比我长比我宽的石条上,此处人平躺下去能被淹没,我深吸一口气,平卧在下面,等人浮到水面,猛一抬头手划脚打的拼命游,待人要沉了,就坐在石头上;再深吸一口气,平躺下去,重复前一次,周而复始,不知不觉的学会了。
后来我的游泳游得很好:可以躺在河面上伸展四肢闭目养神,任凭微澜拂面;在水下像条黑魚一样潜游,我的一口气可以憋很长时间,因此可以潜泳很长一段距离;盛夏多雷雨,河水暴涨,为了防止河水漫堤淹没稻田,负责管理碶门的人,打开碶门向外(海里)放水,形成一个内外高差二、三丈的瀑布,飞流哗哗直下,冲击得下方水面白沫飞溅,很是壮观。我和几个同伴在远离碶门数丈处下水,任凭急流汆着越过碶门,隨着轰然作响的瀑布一头扎进白沫飞溅的深潭,从远处冒出水面。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还被单位选拔出来,参加上海市民兵畅游长江的记念活动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