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重塑幸福》
第四章 曼森规避法:人生就是不断在犯错
人的大脑是十分不可靠的,在大脑中产生的任何想法都会有所偏差,不能算是绝对的正确,只能说是基于当时的情况所作出的最佳的选择,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和生活中不确定性的存在,当时的决策可能在之后看来又不是最佳的选择。正常情况就是如此,人们都是在随机性中做出选择,然后根据事件的发展情况来改变自己的选择。
因此,完全信赖自己的大脑是不靠谱的,因为随机性的存在,所以我们只能是在不断的试错中选择最好的处事方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分歧与痛苦就产生了。因为每一次选择都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抉择,而每一次的改变就是对自己原有价值观的“背叛”,因此,一些负面情绪就产生了。
在这一章中,作者指出,要是能够良好处理这样的情况,勇于去改变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那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自我怀疑,然后拒绝改变,重新回到那个死循环中,享受着不改变带来的舒适感,但是却只能止步不前永远停留在原地。
作者指出,想要做到改变的前提是要直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然后坦然面对它,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之所以不敢接受是因为这些改变需要舍弃自己原有的一些价值观,而这个过程是难以接受的,人们总是认为自己原有的价值观是正确的、完善的且符合道义的,总是用一些理由去合理化自己的价值观,从而为自己的不改变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
因此,作者认为想要改变就必须要放下美丽。
因为生活中总是充满不确定性,而人们总是喜欢确定的东西、稳定的环境,因为这样的情景能够给自己带来安全感,但是这样的安全感其实是虚假的且不安全的,因为谁都不知道每天会发生什么导致自己现有的一切发生重大的改变,这种虚假的安全感与客观世界的不确定相冲突,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有时候会突然想要改变自己,却又总是半途而废的原因所在。
作者在这一章中建议人们减少“确定性”,主要方式还是通过前面提到的质询法,通过质询自己来让自己在质询的过程中获得冷静的思考能力,从而达到改善自我的目的,具体的问题有如下几个:1.我做错了会怎样2.我做错了意味着什么3.对于我和他人来讲,犯错会让现有问题更好了,还是糟了?
某件事情越是威胁你的自我认同,你就越会规避他。
这就是曼森规避法。因为它威胁到了你以往的认知、价值观,所以会找各种理由证明过去的价值观的正确以及新的价值观的错误,但其实这时候是改变自己反思自己的最好时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勇敢面对它、接受他,而后通过小范围的试错来验证它的正确性。
读完这一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所说的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没有所谓的确定性,而人就是因为脑子里有太多的自以为确定的东西(某件事情应该就是这个样子),装载了太多的执念才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而真正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应该是坦然接受各种不同于自己原有价值观的人和事,然后通过不断的质询来判断这些不同于自己价值观的事物是否合理,最后综合考量做出最优选择,而具体的操作方式就是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