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渣,这个字从来都不会用在我身上。我们全家人的睡眠一直很好,从我外公外婆,到爸妈,到我姐和我,一般都是沾枕头秒睡,直到日上三竿才会起床。
记得上学时候,还没有手机的我一般要上三个闹钟,分别在床头放两个,相隔五分钟;再在床尾的柜子里放一个,相隔十分钟,记得那是一个敲头即停的电子唐老鸭,每当“6:40”,它便开始大喊,“快起床啦,起来啦,快起床快起床,呜呜呜呜……快起床啦,起来啦,快起床快起床,呜呜欧呜呜呜……”,我每次都从被窝里一阵小跑,怒气冲冲的跑过去把他拍掉。世界安静了,我又回被窝里,对自己说,“再睡五分钟”。于是便睡倒过去。说来奇妙,即便没有闹钟,我通常都能再睡五分钟醒来。
高中时候曾经一次英语考试时,英语成绩一向优异的我很不以为然,听着听力时就有点困,迅速做完“所有”题目,看看时间还早,可以睡一会…醒来交卷了,才发现自己漏看一道20分的选答题。至今没想明白是怎么忘答了的。
大学时,室友一般会六点半起床背单词,我也很想效仿。通常情况下,六点半雄心勃勃的起来了,7点钟大家看见我已经睡趴倒在桌子上。毕业后,了解我的室友给我送了一个很棒的礼物 - - “一个会跑的闹钟”,当闹铃响起,带轮子的电子闹钟便四周“游走”,我必须起来抓住它才能把它关掉。用了几天,我发现了规律,于是把它放在床尾,当闹铃响起,它往床头方向跑来,这样我伸手就能关掉闹钟,继续再睡会了。
就是我,这么个睡霸,没想到几年后生个娃居然是个睡渣,着实让我头大…
宝宝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常常一天的胎动几十次,数胎动对我来说显得毫无意义,我常常在产检时候问医生,“我家宝宝胎动太频繁了,需要担心吗?”,“是突然变得频繁吗?”“不是,一直都这样”“那就不用担心”。有一次去产检,胎心监测宝宝胎动尤其频繁,只见那个打印出来的监测纸上上上下下波峰波谷。拿着结果去看医生,医生说,哇,你是怀了个孙悟空吗?
一句玩笑话,没想到生出来后才知道她就是个睡渣宝宝。
从各个月龄都有的参考睡眠值来看,她一般是中偏少。新生儿时候就不到20个小时,满月后就不到16个小时了,3个月后差不多14个小时。
不管什么时候刚把她哄睡着,沾床必醒。她对声音也非常敏感,一丁点声响必醒。她惊跳严重,随时把自己吓醒,让我们不得不把她裹成一个小粽子。这娃还有胃食管返流,4个月以前总是大叫大哭醒来,后来才发现是返流。可怜的娃哭睡不好的让人心疼,为此我还专门找到了防返流的垫子,每次要小心翼翼的把她放到那个小斜坡上。将近大半年的时间,她就小小的一个睡在小斜坡上。我一度担心会不会影响她的骨骼发育。
对睡渣来说一晚上醒3-4次是常态,多的时候6-7次。从来没在婴儿车上睡着过,只要在外面,必定睁大眼睛保持好奇。只要窗帘没有拉黑,必定动这动那不肯闭眼。如果在车上的小座椅里无聊的不小心睡着了,不管是睡了十分钟还是一个钟,只要一把她抱下车想给她延续睡眠,必醒!充电五分钟,耗电三小时不见困意。所以我不再敢挪动她,都会在车上等到自然醒来。
这么个睡渣,熬的我差点抑郁。常常因为睡眠不够而低落和暴躁。
睡眠训练试过几周,放弃,无疾而终,实在受不了这撕心裂肺的哭而不见成效。从抱睡、训练、拍睡、到陪睡,一一试过。后来实在受不了,决定不再为难自己为难宝宝,就索性奶睡了。在八个月左右,别人开始考虑断奶,我开始了奶睡。哄睡环节变得容易很多。慢慢的,也能用奶嘴入睡和接觉了。
到一周岁,终于可以偶尔只醒1-2次,当睡眠倒退时,偶尔3-4次。现两岁了,仍然醒来1-2次,非常偶尔,哭半小时以上。别人都犯愁如何给娃断奶嘴,我家睡渣在一岁半时成功咬烂奶嘴八个。我不再买、不再给,她也不再要了。
别人睡觉抱个安抚娃娃,她抱着个水瓶,每次睡意朦胧的说句梦话,喝两口水。如果水瓶不在,她一晚能醒五六次,睡不踏实。一晚下来,尿布满满一包。如今即将进行如厕训练,关于如何能戒掉水瓶,我还没想好…
断奶后,我开始陪睡,常常40分钟到一个小时不等她能睡着。两岁的她现在更不舍得入睡。以前只要灯一关,陪着没事也能睡着。现在自己会说话了、会唱歌了,能叽叽喳喳自己说好久才睡着。晚上会说梦话、会做梦,大部分时候大喊大叫把我吵醒,自己继续睡,有时候大哭醒来需要哄,很偶尔会咯咯笑。
这么个睡渣,每天需要我中午陪睡两小时,晚上陪着入睡一个多小时,生命中白白浪费了这么多时间让我很郁闷。晚上都会熬到很晚才愿意去睡觉。常常想,就不陪了吧,就让她哭吧。可明明知道她是个多么敏感的娃,还是心有不忍。
陪伴入睡,无聊、辛苦… 可就这么短短两三年,还是继续吧。等她慢慢长大,等她慢慢独立,等她有了我储存给她满满的爱和安心,等她慢慢不需要我,我到时想陪、她也不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