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个人认知里,高质量的写作输出,是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有的效果。在长时间里都会考验写者的毅力和耐心,所以需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想通过长期写作获得什么,才能再更长时间里坚持写作。
因此,在过去的四个礼拜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了写作这件事情,并写成文章共享出来。其中还以一次PPT内训的经验分享为实际案例,写成复盘文章,目的只有一个:
更清楚、更深入的认识,写作对于自己的意义。
现在我对于写作有了很多的期望,在这里分享两个长期坚持写作的过程中,我期望能够收获的好处:
1.个人经验的整合输出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学习名言,从入学开始,家长、老师就反复叮嘱,以至于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没有笔记本是坏学生的标志。当然这也是所有人公认的有效的知识学习方式。不仅是在学生时代,在职场工作中,笔记也是重要的工作手段,每当要开展会议、培训都会有人奋笔疾书记录信息,制作会议纪要、或者活动记录等,保证会议、活动的高效开展;
但不论是笔记还是纪要,都只是在记录和整理外界的信息,从处理信息的角度,是个好方法,但是从践行的角度却还不够。以自己在职场工作为例,每周都要写工作汇报,把自己的手头接收到的、处理好的信息传递给领导,方便领导掌控信息,以作出决策。如果工作汇报的信息在这里停止了,对于领导是实现价值了,对于自己仅仅是实现了笔记的价值——整理、展示;但是对于需要再进一步成长的个人,信息不足以提供价值。还需要将信息进一步挖掘、整理、提炼,也就是对自己工作经历、成果做更深入的总结,最后整合输出成为能够分享的经验。
从笔记记录到工作记录,再从工作记录升级到工作经验复盘,进一步集合成个人知识管理体系,期望未来从长期写作慢慢建立
2.流畅清晰的表达能力
一直以来,每当我看到“写作是一种表达”,我都有一种感觉,写作就像是把自己端着在讲话,原本用几句大白话可以说清楚的道理,在写下来的时候,却要反复调整语序、调整措辞,有时候甚至几番调整之后都写不出原本“大白话”的那番意思了。
后来有过几次我在想,既然写的没有说的清楚,何不直接录音然后语音转文字,再修改成文章不是比一字一字写更高效吗?
几次试验之后,才发现理解错了,能否表达清楚其实并不在于是用写还是用说,还在于自己是否能把道理的前后的逻辑细节想清楚,并且表达出来,感觉自己能说清楚是因为有些逻辑细节在说的过程容易遗忘,在大方向推理上自己心知肚明,貌似已经说清楚了,但在小细节的逻辑推进过程却是模模糊糊。
这也是个人表达能力不足的体现,所以用写作方式来找到自己语言疏忽的细节,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此外,写作之所以会有端着说话的感觉,也是自己书面表达技能不足的体现,在流畅表述、凝练措辞等技巧性缺少练习,同时词汇量匮乏以及文字敏感度低等综合作用下,使得“大白话”讲述的道理难以转为流畅、明了的文章。
所以,我期望未来能够通过写作提升自己随时随地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