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汤系里面最代表的方它是栀子豆豉汤。它的主证呢,其实就是睡不着觉,所以这个方子也可以说是我们家常中失眠的好用的方子之一。当然睡不着觉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哦,那我们对其他的一些汤的辨证点如果能够分的清楚的话,我想用起来也不会难用,基本上栀子豆豉汤是蛮好用的方子。那栀子豆豉汤它所标识的一个症状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人他或者是感冒,或者是喝了冷的东西或怎样哦,或者是受了过度的日晒,乃至于他的身体某个地方太热,都有可能哦,就是病因非常的多。那他的主证是呈现成,一个是他晚上睡不着觉,那我们中国人说,睡着这件事情是需要心肾相交才能睡着的,那我们睡不着的时候就要想,我们是阴阳不交或者是心肾不交。所谓的阴阳不交的话,用西医的说法是,一个人的交感神经没有办法切换到副交感神经,那那个切换神经的药味代表性的是半夏,那不过这个栀子豆豉汤是比较形而上的,它是我们说的心跟肾的不相交。那我们说一个健康的人呢,如果他的肾气能够上得来,心气能够降得下去的话,他就比较能够在晚上睡得着觉。
可是呢,如果一个人的身体由于感冒等等变故啊,产生一个状况是他的肾气呢,就是肾脏里的水气要往上面充塞全身,这是肾脏本来要做的动作,可是呢,心脏里的火气呢也要往下,本来心脏的火气要到达小肠,然后再转到命门里去煮肾里面的水对不对?那这个往上往下的水火之气呢,刚好撞上了。那因为水气火气本来不是同性质的东西,所以当它们杠到的时候就会让你有一种身体感,而那样的身体感呢,是差不多是我们胸口的正中间,也就是好像是肉体的食道的这个地方觉得怪怪的不舒服,就是这个地方会感到有一坨不舒服的感觉。那如果你是晚上睡不着觉,心里面觉得很烦,然后又觉得胸口这个地方有一坨怪怪的感觉的话,那就蛮有可能是栀子豆豉汤了。
发汗后及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干姜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栀子干姜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干姜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二服。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甘草二两(炙) 香豉四合(棉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生姜五两 香豉四合(棉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干姜汤。那在临床上面来看的话,两个方子都可能对的,因为呢,他这个地方其实是有层次的。就是他如果是“虚烦不得眠”这个状态的话,栀子干姜汤就很有效,要用到栀子豆豉汤必须要有个条件,就是他有那个心气跟肾气杠到的现象。如果只是虚烦的话,只是觉得烦的话用栀子泻泻心火就不烦了,所以倒是不必用到豆豉。所以他如果有所谓的“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的症状出来了,那才证明需要用到豆豉,让豆豉栀子这个药物组呢,使心火跟肾水之气能够对穿而过,达到心肾相交让人能够睡着。
【7.50】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香豉四合(棉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他说“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那这样一个身体感,你觉得烦,那这个热可能是你的体温有上升,因为栀子豆豉汤证终究而言,你可以说他是感冒还没有好。因为古时候的方剂就有拿豆豉来发感冒的,也就是感冒的病邪其实还在你的身体里面,你要吃豆豉把这个肾气啊,弄到充塞你全身然后把这个病邪逼出去,所以基本上栀子豆豉汤证它可以是感冒还没有好。所以这个烦热的这个“热”啊,感冒还没有好的时候还会有一点发烧这些都有可能,当然如果我们当杂病看也可以啊,就是觉得发热啊一直出汗都有可能。
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这个人就心肾脱离了,于是呢,他“身热不去”,就是你发现这个人一直在发烧,身体在发热。其实到底什么叫发烧我现在也说不准了,因为我今天中暑,所以就觉得中暑的时候人也会额头烫烫的,所以也不能随便定义他是发烧哦。那他说“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那我们看啊,这个栀子豆豉汤它可以是心中懊憹,可以是胸中窒,可以是心中结痛,可是我们眼睛看到我们的单条栀子干姜汤他写什么?就“微烦”,有没有看到,所以栀子干姜汤它那个主证的感觉就是淡淡地睡不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