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容易认同脑袋里的声音,甚至把这声音当作是“天启”,是冥冥中的指引。这样就更加糟糕,因为这说明我们没有觉知的能力,没有能力分辨什么是小我,什么不是。
那个脑袋里不间断的、强迫性的思维续流所生成的声音,正是小我本身。它包含了我们心智所有活动中重复的、持续的思维、情绪和反应模式,其中都有一个自我感的存在。
小我靠认同和分离而生。它并不在意好或坏、美或丑、强或弱、快乐或痛苦,只要有一个形相小我就会产生认同,有一个身份小我就可以生存。小我为了生存,会不断折腾,想方设法扩大和保护自己。
以前我不懂得什么是觉知,没有敏感度,也没有觉察的意识。当我心生痛苦并感受痛苦时,会有一个声音对自己说:“是啊,多苦啊!”这时我的自我认同感会瞬间变得强大,眼前浮现出历史上各种命苦的女人,突然有一种跟她们比肩的感觉。
后来我的敏感度逐渐提高,在关键时候仿佛可以分一个身出来旁观自己究竟在干嘛。当我再次遭遇痛苦的情绪时,我会问自己:“这痛苦的背后是什么?最深处的心理动机是要做什么?”尽管我还没有智慧到可以一眼看破,但至少多一分觉察可以不至于立刻被情绪席卷。
曾经的我是一个“得理不饶人”的人,一旦被我找出了问题,再加上情境的需要,我就会凭借着一副伶牙俐齿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把对方批判得百口莫辩。那时我很有成就感,因为我挫伤了对方的锐气;我还很有正义感,因为我有理有据头头是道。但是,后来我明白了,即使我再有道理,也是在喂养小我,而不是滋养灵性。
现在的我,很少争辩了,很多时候不想讲话,因为那些讲出来的远远不是智慧,依然是在心智模式下一再重复的思想而已,不仅没什么意义,而且可能还会伤人。
我现在努力调伏内心,学着顺应,而尽量减少抗拒。埃克哈特·托尔说:
“顺应指的是在内在接受事物的本然,抗拒是一种内在的收缩,更加坚韧了小我的外壳。在内在的抗拒下,你所采取的行动将会产生更多外在的抗拒。当你内在能够顺应、能够臣服的时候,一个新向度的意识开启了。”(《新世界》p.49)
关于顺应,这一点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因为我从小有逆反、抗拒、挑战、不顺应的习性。我习惯性地认为,顺应就意味着屈服和示弱。其实,不示弱,保持优越感和高高在上的感觉,正是小我的需求,它要强大,它要扩展版图。
小我,远比我们能够想到的,复杂得多。
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