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国的文盲率高达80%,新中国发展道路上一只大大的拦路虎岿然不动,扫盲运动由此开始。
50年后,文盲率6.72%,扫盲运动的开展扫除拦路虎,新中国发展不断刷新历史认知。
然而21世纪,随着网络,智能的发展,“新文盲”不断涌现,然而他们的渴望却很少有人能读懂。
假期和朋友们一起吃饭,一个见面不多的朋友说起他爷爷不会用微信的趣事,不懂“无现金时代”的便捷,他用“滴滴”叫车之后微信自动扣费,他爷爷却一直要塞给司机钱。我们听完便说说笑笑。我多嘴,问了一句“为什么不教教你爷爷怎么用微信?解释解释也行。”他说:“他都那么大了,我教他浪费时间,而且爷爷用微信风生水起的,不太相配。”这句之后我便没再理过他。
有什么不相配?三岁孩童把手机玩得风生水起就相配吗?不过这也激起我想教爷爷用微信的念头。
一切准备妥当,我才发现教会一个思想固守的爷爷接受新鲜时代的馈赠有多难。也是这一次,我从爷爷嘴里听到“我们这把老骨头已经成了新文盲,啥也不会,不配用的。”这句话,很心酸,爷爷的年代,力气比头脑换会的经济效应更直观,所以辛苦了一辈子,会写字会念书已经很了不起就是他们的观念。但是我分明从爷爷把玩手机的眼神里,看出孩童的欣喜。我把微信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画在纸上,这招也是从网上取的经。过程虽然麻烦也死板,但是好歹爷爷会用了。他每天从微信上考到虚虚实实的消息,向同院子的老头老太太炫耀,就像我解出一道数学大题一样骄傲。我知道,老年人把微信玩儿的风生水起是相配的。
但是爷爷学习的热情在学会和我视频之后就土崩瓦解了,爷爷说够用了,能视频看看你就够了。这一句话之后,我才想起,爸爸的微信水平也就停留在给我转账,和我视频,转发一些“震惊”的消息,没有更多了。他们不会像我们一样发段子,做微信推送,或者发视频,连表情包都独树一帜。但是转账,是他们做拿手的,也是在我们不理不睬忙碌的时候最有效的绝活。每次我在微信上告诉爸爸,我想回家了,单纯的表达我想回家,都会收到200的大红包。其实我所有的联系人里,父母都不是说话做多的,但是转账记录的榜首却非他们莫属。
最开始,爷爷微信的联系人里只有我和妹妹,而且这个状态持续了半年。之后陆陆续续有一些老朋友添加了微信,但是交谈也只是简单的“早”“您已经添加了好友,我们可以开始聊天了”之类的。起码“新文盲”的扫盲路上多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终于有一天,我看到爷爷的朋友圈有一条动态,他们毕业50周年的同学聚会照片,上面爷爷奶奶们灿烂的、牙齿不全的照片却格外可爱。我问爷爷这是什么情况,他说“大家在微信上聊天,还弄了一个群,就商量着见面了。而且,怎么用微信付款?你有空教教爷爷……”芸芸。那个“车、马、邮件都慢”的时代,不知道哪次再见就是永别,然而互联网,让这些“新文盲”乘坐快车再次相见。
最后我还是没有教给爷爷怎么用微信付款,用了一辈子现金的人当然不会习惯手机上的代码就是大把钞票,而且我始终不放心互联网时代层出不穷的骗子会不会伤了“新文盲”学习的热情。就这样挺好,一个虚拟时空里的见识和现实社会里的生活相交相望。
“新文盲”辛苦了一辈子,没什么相配不相配,他们的渴望不过是和千里之外的人在几英寸的屏幕里相见,或者你能抽出时间,耐心的“扫盲”。回家之后人人手捧手机,只会让“新文盲”无所适从,这一辈子的操劳却感觉赶不上时代快车而被抛弃,这才是真正的不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