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的书信奇遇

和朋友互换书读,已经有多半年了吧,前段时间朋友给我拿了一本《查令十字街84号》,白色的封面,书名下是一小块灰蓝色的街面图,简约而古老。每每拿到一本书,都会把封面欣赏很久,这本也是。

随手翻开,无聊地浏览着一封封信件,看了一小会儿就放下不看了,因为是别人的书,总不能不看完就还回去吧?于是,在一个星期日又一次捧起来阅读书中的信件。读完后,书中的一些人名还是模糊不清,书信的时间也没有注意看,所以抽空再次看了起来。

慢慢地,慢慢地,查令十字街84号清晰了起来,从海莲 汉芙友人的书店寻访信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间活脱从狄更斯书里头蹦出来的可爱铺子,店门口陈列了几架书,店内则放眼全是直抵天花板的老橡木书架,扑鼻而来全是古书的气味,那是混杂着霉味儿,长年积沉的气息,加上墙壁,地板散发的木头香......”

慢慢地,慢慢地,才读懂扉页上“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这句话所深藏的长达20年流光的情意。

一个是美国纽约的女剧作家,一个是英国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经理弗兰克,一个买书,一个寻书寄书。一封封信件跨越时空来来往往20年,直至弗兰克病逝,全书结束于1969年10月弗兰克的大女儿代替父亲的一封回信。

合上书,我时常在想,这些信件是真的吗?穷困的女剧作家是真的吗?查令十字街的古旧书店是真的吗?书店里的人是真的吗?怎么一切都好像是虚幻?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该是一场怎样的奇遇啊!但奇遇之中又有着必然的缘分。海莲·汉芙是一位对书籍有着“古老”胃口的作家,在纽约买不到自己喜欢的书,而且还特别喜爱被前人翻读过无数回的旧书,之所以提笔给写信给查令十字街84号的书店,就是看中了书店的“专营绝版书”和“古书商”的广告,从此开启了漫漫二十年的书信往来。而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经理弗兰克则是一个处事严谨幽默,热爱古书业,性格温和有耐性。每次对于海莲所求之书总是竭尽全力地四处搜寻,并且面对海莲这个连付账和找零都搞不清楚的女人,每次弗兰克得细心地将英镑换算成美元,并且准备英镑和美元两种发票。

一个爱读古书的购书者,一个爱古书,遍寻古书的卖书人;一个性情直率,善良热情,还有点小女人的撒娇卖萌,写起信来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就当是写给亲人一样,一个是地道的英国绅士,唯一的报答是兢兢业业地为海莲寻觅好书。

海莲是一个穷作家,但她得知战后的英国经济困难,肉类,鸡蛋都是限量供应,所以,海莲源源不断地把食物慷慨大度地寄给异国他乡的书店工作人员,她赢得了书店工作人员的信任,把她视为亲人,纷纷与她通信聊天。

而弗兰克则在英国各地奔波,出入豪宅,为书店添置新品,为海莲寻觅难得一见的珍本。

温暖的相知相惜,借助书信把远隔重洋的两个人连在了一起。但,他们直到弗兰克离世也未见上一面,这也许是他们共同的遗憾吧,所以有了《查令十字街84号》,以此书纪念人心在二十年书籍时光中的一场奇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