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早上八点醒来。打开手机IREADER下载了十几本各种类型的书。收着慢慢看吧。好歹不浪费VIP免费阅读的机会。然后,又继续阅读伊坂幸太郎的《摩登时代》。好喜欢作者这种慢悠悠地叙述方式。故事讲述了几个程序员接到一个项目,帮助一个交友网站更新程序,在编写程序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些蹊跷的编码,其中一个程序员偶然发现这个神秘的网站与某个校园杀人事件密切相关。只要输入“播磨琦中学”和某个特定的名字,就可能会被某个神秘组织“安藤商会”关注,并发生奇怪的危险的事。小说的主角渡边是程序员之一,在他身上还有一条线索,就是被神秘的妻子雇杀手调查其外遇对象,搅得不胜其烦。渡边一方面被妻子雇凶威胁,一方面被神秘网站搅扰,随时可能被害,可是读者在他的叙述当中,怎么也感受不到恐惧。
小说以渡边的第一人称来叙述,文字谈不上扣人心弦,也没有太多心理独白,对于像我这样的怪读者来说,“一切都是刚刚好”。有人评论说,伊坂幸太郎的小说风格“不适合一本正经的读者”,我觉得颇有同感。虽然我不太清晰“一本正经”这个词的界定,但是,我知道自己的阅读怪癖——越看不懂的东东越喜欢看。
说起看不懂的东东,马上就想起昨晚看过的一部电影,科恩兄弟导演的《巴顿芬克》。这部电影得到很高评价,曾经获得过1991年法国嘎纳的金棕榈奖。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好莱坞剧作家的故事。因为在纽约百老汇的一部编剧走红之后,被邀请到好莱坞签约成为一个电影编剧,每天困在旅馆抓耳挠腮写不出东西来,隔壁一个做保险推销的大胖子跟他成了好友。在一个导演的推荐下,他认识了某著名作家以及作家的女秘书奥黛丽,突然有一个深夜,剧作家打电话给奥黛丽请求帮助,可是第二天发现奥黛丽死在自己的床上。剧作家惊恐万分,隔壁胖子完美出现,帮他处理了尸体。过了几天,警察出现调查此事,剧作家矢口否认。在这样焦虑不安的状态下,剧作家居然一气呵成,几天内写出了自认为自己最伟大的作品,可笑的是,当他把电影剧本交给他的金主后,却被批判得一钱不值。剧作家回到旅馆,发现房间里有声音,原来警察破门而入,正在朗读他的作品,床上的血迹暴露了他的秘密,警察把他铐在床边,却发现门外的电梯响,可疑的大胖子突然出现,他暴怒地端着冲锋枪把两个警察直接爆头,并解救了剧作家。影片的最后,剧作家出现在海边,一个美丽女郎向他走来,最后坐在沙滩上,手举额头眺望远方。而这最后定格的画面,正是剧作家小旅馆的墙上那幅画的画面。
这部电影充满各种无法解释的线索,旅馆里突然爆发的熊熊大火,墙上出现的诡异粘稠的液体,等等。总之,按照常规的思维无法理解整个故事。我不得不到豆瓣里寻找专业观众的各种解读,发现这部晦涩难懂的电影竟被他们解读得那么精彩,原来整部电影其实不过是巴顿芬克这个剧作家的幻境,原来许多在我看来无厘头的细节都是某种意象的暗示。可是说句心里话,看这样的电影,简直就是精神折磨。但奇怪的是总有像我这样颇有些变态的吃瓜群众喜欢被虐,相信那些所谓的专业影评家就是从像我这样的程度开始成长起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