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的第一天,我就迫不及待、马不停蹄地赶往远在大约550公里外的家乡。
01
回来第一天是腊月二十七,全家人进行彻底的打扫除。正所谓“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我们家乡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在我们家,我负责清洗各种器具,妈妈负责拆洗被褥窗帘,妹妹负责刮掉前一年贴的春联,弟弟负责扫地拖地。全家人都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 氛。
02
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我们家乡每家每户都做糍粑。糍粑,用糯米碾成粉末和成面团制作而成,分为叶子糍和油糍。
叶子糍,顾名思义是用竹叶包的,里面放有馅料的像个拳头般大的面团。叶子糍又分为甜的和咸的。甜的叶子糍人们喜欢用红糖、芝麻和花生粉末搅合成陷,味道香甜可口;咸的叶子糍里面放盐、花生粉末和猪肉,吃起来香喷喷的。用竹叶包起来的糍粑便于食用与存放。
油糍,因制作时用花生油油炸而成得名。油糍的制作先是把面团分成像鸡蛋一样的圆面团,然后用擀面杖把圆面团擀成直径约10厘米、厚约3毫米的圆面皮,再用油糍专用夹夹成比一般饺子大一倍的油糍,最后用花生油炸熟,其味细腻香甜,久吃不腻。
03
年三十是我们最忙的一天。首先是贴春联,贴春联用的是生粉现熬的浆糊。爸爸爬木梯,弟弟在下面看着是否对齐。每年都能把满满一大碗的浆糊用完,把家里贴得满满当当、喜气洋洋的。
与此同时,我和妈妈也在厨房忙碌着,准备着年夜饭。做水豆腐酿、油豆腐酿和蒜酿……光是做这些酿就花去了我们大半天的时间。
不知不觉到了下午两三点、当一切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全家人就纷纷去洗澡,换上新衣裳。为什么这么早就要洗澡呢?在我们家乡有这样一个习俗,祭神前必须先把自己的身体洗得白白净净,据说这是对神祖的尊敬。祭神是我们家乡过年时的一项重要传统习俗。从祭灶神、贴门神到祭财神,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祈求新的一年生活幸福美满、富足安康。
04
终于到吃年夜饭的时候了。每年能吃到爸爸亲手做的糖醋鱼是我最开心的事情,他做的糖醋鱼酸甜可口,百吃不腻。尽管在外工作的我,时常按照老爸的方法做糖醋鱼,但怎么做也做不出爸爸做的味道。也许这就是家的味道吧。
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边嗑瓜子边看春晚,也很温馨惬意;一家人分享集五福抢得的支付宝红包金额,虽然红包金额少得可怜,但也其乐融融,在此感谢马云为我们增添了不少过年氛围。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一家人兴冲冲地跑到楼顶,放烟花,看烟花。望着一束束耀眼的光线飞上天空炸开,金色的、银色的、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星星般的花朵向四周飞去,似一朵朵闪光的菊花,光彩夺目,我们激动得跳起来欢呼呐喊:“新年好!”
05
小时候大年初一,既不用调闹钟也不用大人叫,我都会早早地爬起来,兴高采烈地穿好新衣服,屁颠屁颠地去给长辈们拜年,要压岁钱。现如今已经工作的我,过年也不能睡懒觉,因为也会有小孩像小时候的我一样向我拜年。红包无论多少,图的是小孩子开心与吉利。
大年初一的中午,我们家乡还举行拔河比赛和篮球比赛等体育活动。无论多大年纪,做什么工作,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为自己组效力。通过体育活动,人们不但锻炼了身体,感情也得到了升华。
06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家乡更加热闹非凡。为了庆祝节日,祈求吉祥、富贵、平安,祈望神龙庇佑,人们便舞香龙和撑灯笼。香龙,以稻草捆扎成龙身,龙身扎满的祭神用精香,龙头用电灯泡当眼睛。灯笼,以竹篾编成骨架,用五颜六色的宣纸做灯身,里面再点上一根蜡烛,这样一盏手制的灯笼便大功告成了。光是与家人一起制作灯笼就平添了许多乐趣,更不用说撑灯笼舞香龙了。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家乡便锣声四起与舞龙的吆喝声汇成一片,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香龙在夜色中瞬间演变成了火龙,在一阵阵鞭炮声中穿街走巷,舞进家乡的每家每户,蜿蜒腾跃,翻江倒海,气势磅礴,场面壮观。
香龙舞到哪,哪儿就有灯笼。灯笼形状各异,五彩缤纷。撑灯笼者大都是小孩子和老人,为舞香龙者照亮前方的路。路上灯火辉煌,游人如织,观者如潮。平时习惯早睡的我,当晚也会撑着灯笼奉陪到底,唯恐错过什么。
我们家乡就是这么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地过新年的。你们呢?